第66部分(2 / 4)

緊緊的盯著陳東。

“晚輩,定不辱命!”

“第一題,你也和清雅一樣寫下幾個字,至於寫什麼,你自己選擇。”墨言眼神中閃過一絲得意。

陳東微微沉吟:“如果是指定的題目,雖然會有很大的侷限性,但是勝在條件的有限,然而由我自己選擇的話,除了選擇可以突顯自己水準的字,還要考慮其中意義,書法可不是隨便寫幾個字那麼簡單的。”

想法稍縱即逝,陳東來到書桌前,將清雅書寫過的宣紙小心換下,將臺氈鋪在案面,取下一隻紫毫筆放入溫水中浸泡,又拿了一張宣紙取光滑的一面而後用紙鎮撫平紙面,並壓住紙腳。

陳東先用茶匙滴一些清水在墨硯上,拿起一塊墨條微微一嗅,“嗯,氣味清且淡雅,隱隱透出松木味,這個時代松煙墨也算是很稀罕的了。”一邊說著一邊將墨條垂直握著,以同一方向在硯臺上徐徐磨研。

墨言讚許的點了點頭,卻沒有說話,汪俊玲看著陳東騷包的表情,越看越氣,薛清雅抓住汪俊玲的手,這時陳東取出筆毫已經自然散開的紫毫筆,握住筆較高的位置,筆尖輕輕落在紙上,只見陳東精氣神達到最高狀態,拿在手中的彷彿不是筆而是一把劍。

龍飛鳳舞間帶著英雄豪氣,行雲流水處筆筆藏鋒,最後收筆一氣呵成,陳東的行筆並不快,但是輕緩中帶著剛柔,宛若太極一般時緩時快。

一旁觀看的墨言等人看的有些呆愣,最震驚的還是墨言,“天啊,何等的從容,何等的儒雅,還有這字型,每一個筆畫都猶如劍客的劍招,看似處處鋒芒畢露,卻又剛中帶柔,尤其是最後的收筆更是藏鋒斂銳,將字型所有的氣勢與精神都收斂於內,簡直就像一隻沉睡的雄獅,不怒自威。”墨言心中暗暗讚歎。

陳東滿意的看著自己寫下的——上善若水,四個大字,將筆洗洗筆後,用廢宣紙壓幹水份,在把紫毫筆掛在筆架上晾乾,而後陳東轉頭對墨言說道:“請前輩點評。”

墨言苦笑著說道:“前輩二字愧不敢當,您才是真正的大師啊,老頭我一生閱人無數,今日所見才知道何為夜郎自大,單單這‘上善若水’四字就足以讓無數書法名家羞愧難當了。”

“墨大師言重了,您是老一輩人,閱歷和人生的體驗不是我們這些小輩所能瞭解的,不說這裡書房佈置的獨具匠心,就這紫毫筆都不是凡品,這裡的書法用品都是世所罕見的無價之寶啊,今日能有幸來到這裡,真是晚輩莫大的榮幸,此外還有三題,請前輩賜教。”陳東真誠看著墨言的眼睛說道。

墨言有些慌亂的擺了擺手,說道:“不用比了,僅僅看你對文房四寶的使用,我就知道您定然是出身書香門第,文采詩賦自然也沒有問題。”

“前輩說笑了,晚輩汗顏,但是您出的題我還是要做到的,正所謂無功不受祿,文房四寶是華國流傳千年的瑰寶,不付出些代價又怎麼能彰顯它的彌足珍貴呢?”陳東微笑著說道。

墨言贊同的點了點頭,“這樣吧,我出一副上聯,你寫下下聯,如何?”

“好。”

“上聯是煙鎖池塘柳。”

陳東奮筆疾書,不稍時便寫下聯:“煜鑠滿地朱。”

“對的好,不僅五行對上了,而且也有相當高的意境。”墨言沉吟片刻嘆道,“那麼我出下道題,您是為了文房四寶而來的,那麼就以文房四寶為中心吧。”

“出個簡單的,說說文房四寶的起源吧,以及毛筆的由來。”

陳東略微思考下笑道:“確實簡單,文房四寶之名,起源於南北朝時期。歷史上,文房四寶所指之物屢有變化。在南唐時,文房四寶特指宣城諸葛筆、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紙,婺源龍尾硯。”

“自宋朝以來“文房四寶”則特指湖筆、徽墨、宣紙、端硯和歙硯。宣城市是全國唯一的‘文房四寶之鄉’,所產的宣紙、宣筆、徽墨、宣硯。”

“至於毛筆產生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以前,到春秋戰國時期,各國都已經制作和使用書寫用筆了。那時筆的名稱繁多:吳國叫“不律”,燕國叫“弗”,楚國叫“幸”,秦國叫“筆”。”

“秦始皇統一全國以後,“筆”就成了定名,一直沿用至今。傳說,我們所用的毛筆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大將蒙恬發明的。公元前223年,秦國大將蒙括帶領兵馬在中山地區與楚國交戰,雙方打得非常激烈,戰爭拖了很長時間。為了讓秦王能及時瞭解戰場上的情況,蒙恬要定期寫戰況報告遞送秦王。”

“那時,人們通常是用分籤蘸墨,然後再在絲做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