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拍照。
裡邊有地方換鞋,有個小花園。院子裡桃花正在盛開。
唐海只知道京都傳統和歷史儲存得很完好,以前千代曾推薦他去玩。沒想到這裡也有這種地方。
大夥來晚了就從後門進去。
講課的女老師長得有些像鄭佩佩,大概五十歲了。看得出年輕時候是個美人,這會兒穿著和服坐在前方講著一些歷史。
女子叫做田中峰子,唐海是隨著人潮過來的,剛開始還以為要完,根本聽不懂啊……
結果田中女士看到有外國人,就用了很簡單的日語,偶爾還用英文解釋兩句,然後唐海一行人就也聽得懂了!
唐海和小牛盤腿坐後邊,其餘幾個都是老老實實的用跪坐姿勢,這東西和唐妝、唐刀、兜襠布、木屐、魚膾等等一樣,原先都是中國人的東西,傳入當時貧窮落後的日本,被當時的追星貴族視作潮流,然後慢慢傳下來,幾百年就成了日本傳統。
“三月份最重要的食材就是蛤蜊,蛤蜊是女孩子的象徵……”
“為什麼?”說話的是馬蓮娜,她不聲不響的,原來竟然會日語!
田中女士左手比劃著,好像拿著一扇蛤蜊一般,右手手指好像捏著另一扇蛤蜊,輕輕做了一個‘合蛤蜊’的動作。
“因為全世界能和它完美相配的,只有一個啊。”田中女士笑道。
這些話太專業了,也就馬蓮娜和梅林聽得懂,其餘如唐海是看得迷迷糊糊的,唐海就關注什麼時候有東西吃,畢竟交錢了。
馬蓮娜眯著眼睛聽著。
她四下環顧了一下,發現所有女孩子或是女士都聽得很認真,男的嘛,聽得懂的也和聽不懂的日盲唐海一樣,不時左右看看,好像是餓壞了。
唐海就盯著後面的架子解悶,架子上鋪著紅布,除了人形娃娃之外,還有桌椅、馬車,這些手辦就算不是古董,單件也能賣好上千美金了……
唐海要餓壞了,終於講完了!
還以為立馬有得吃,畢竟外邊接待人員說有蛤蜊吃,但……
居然到猜蛤蜊!
一張紅布鋪地上,蛤蜊殼揹著放,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