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版面介紹合作情況,以及海鷗鎮情況。唐海的名字都出現了好幾次。
一直到了十多頁,不起眼的一個角落,才寫著‘懷石鎮老唐育苗場為滇池提供魚苗30噸’。
唐海津津有味的在看著報紙。提供指的是賣,捐贈才是贈送。一公斤20元人民幣。一噸2萬,30噸總共就是60萬。
這兩年老唐魚塘總共投放飼料也不過是十來萬。不過,中國的河流裡有別的營養……
河流氮、磷超標!特別是氮!國家農村氮肥補貼政策,導致大量農民瘋狂用氮肥,相信投入越大,產量越大,實際上很多已經超過了科學比例……
有的溶解到了地下水裡,有些則是排放在河流裡,這些肥料本身不被魚類吸收,但可以催生出各種藻類。
如今四大名魚拯救者楊君興老先生的治滇理念,就是海花菜、金線魚、無齒蚌,立體式蒐集水中過盛營養,滇池水系漁民只要是按照楊老先生的吩咐來做事,完全不需要投入任何飼料費,每年收益得有小十萬。
唐海家門口這一段河磷倒是不超標,但氮肥以前是超標的!畢竟附近就是國家級的油菜花基地!
多餘的氮肥催生了底泥矽藻,變成魚類最好的食物,其實只要能做到不爛捕,大自然強力的自我調節作用就已經足夠保護人類的飲水資源。
唐海的餵食只是為了改變魚類等級,平時老唐讓人投放飼料,以及氮肥滲入河裡,才是真正餵食魚類的關鍵。
之所以有這麼多魚,不是唐海投放的,而是最初唐海運用超能力製造了超級魚餌,流到了下游……
這條河的最下游幾百裡外好像是寮國?
可憐的寮國人民,沒有海區就罷了,還被唐海偷魚,但是沒辦法,漁場建設需要人犧牲……
很多捕魚人都知道,各個地區的魚都是非常少的,因為每個地區都有漁政,都有漁民捕魚!
只有在交界處,怕鬧官司的人太多,不敢去,漁獲才最豐富!
比如唐海以前就經常看到有一些漁船冒險去雲貴交界處、滇桂交界處非法捕魚,一船船魚滿載而歸。
還有些釣友,就那麼幾條魚竿,開車自駕遊兩省,在交界處偷釣,直接拿去附近城鎮賣,賺到的錢不但能補上油錢、旅館錢、旅遊開支,還有大量剩餘……
萬一碰上來抓的咋辦?
一般這麼幹的都是級別不低的退休老幹部,把證件一亮出來,來抓的人看了看,最後都蛋疼了,你們有房有錢有車,居然豁了老臉就為了偷幾條魚,你們退休前撈一筆都頂幾百萬條啊!
老同志臉色一正,義正辭嚴的回到,小同志,你這種思想要不得,不能挖社_會主_義牆_角。然後昂首挺胸,提魚離去,留下了一臉慚愧的小同志,許久後小同志忽然發覺哪裡不對……
兩省交匯處的魚,哪裡有兩國交界處的多?
往下兩百里是走_私、偷_渡、毒_販入境的路線之一,持械_軍_人全天二十四小時巡邏!正常人誰會盯著這裡的魚?
偏偏這世界上就有唐海這種不走尋常路的非正常人!
有道是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這話放這種邊境河段也行,沒人關注不代表魚就少了,唐海一下雨,範圍稍大一點,就給引過來了。
“唐,來收魚苗的人來了,你要去看看嗎?”馬蓮娜帶著兩隻小狗來找唐海,唐海手機沒電了沒注意,電話就打到家裡了,馬蓮娜找到了正和莉莉、幾個飼養員一起餵豬的唐海。
“去吧,反正準備離開了,這邊的事能多參與一點是一點。”唐海放下了東西……
召集人馬到了採苗點,那裡現在老牛在看著,一輛輛大卡車就位,各種蛇皮袋,沒錯,蛇皮袋是盛放魚苗的工具!
唐海剛想問人那邊幾個技術員是誰,就看到原本漫不經心的珍妮弗和喬丹同時一正臉色,快步向前,走向人群中的一名小個子老人。
“楊老師,你好,很榮幸能夠在這裡見到你,我是華萊士老師的學生珍妮弗(喬丹)。”
……(未完待續。。)
第五百三十三章 楊老先生
珍妮弗和喬丹奔向的那人,正是唐海一直久仰大名,卻沒能見面的楊老先生!
楊老先生出生於1962年,個子不高,長相也沒什麼特別,就連牙齒也不太好,唐海遠遠看過去,覺得就像是在看一個很普通的農夫。
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幾乎一己之力拯救了雲省四大名魚,前幾年67000尾金線䰾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