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到這個點都會插半分鐘。算下來那幾百萬相當於是一年裡累計在央視曝光了180分鐘,整整三小時。
而紀錄片如果只重播一遍,那麼20分鐘的植入也才曝光40分鐘,連直接買冷門時段廣告的四分之一時長都不到。
精細核算下來,如果按流量曝光率算,馮見雄讓他植入的這段,真靠直接花錢打廣告,估計也就砸200萬而已。
人家讓給牛部長的讓步,顯然是遠遠不止200萬的。
一番相互暗示、調整演算法後,陳導想明白了這裡面的彎彎繞,也就答應了。
“陳導就是爽快!兄弟也不會讓老哥難做的!放心吧,我那個學妹人絕對漂亮上鏡還能吸引眼球,這是雙贏的,你見了就知道,絕對不會後悔!”
馮見雄恰到好處地拍了對方一馬匹。
陳導也看不出情緒喜怒,只是公事公辦:“快說你第二個條件吧。”
馮見雄抿了口咖啡:“第二個條件麼,我是希望你能加快拍攝計劃的進度你原來定的一個半月拍一集,太慢了。我瞅了下沒那麼多工作量,一個月一集絕對拍得完。”
陳導立刻變了臉色,似乎這個條件比第一個還難接受:“這個片子是要大江南北採風考察的,又不是直接拍就行!一集可能就要出差十幾個不同的城市省份,怎麼快得起來?”
他說的很是義正辭嚴,似乎是出於藝術家的操守。
這年頭,拍電視其實是很快的,比如那些校園偶像劇,就一塊校園佈景片場用到死的話,最快三四天就能拍完一集,算上後期剪輯音軌特效,加起來也不到一週後來那些根據收視率成績邊拍邊放的周播劇,就是這個套路。
而《舌尖上的華夏》之所以慢,關鍵是素材的採風看過那部片子的都知道,經常前一段還在兩廣的沙灘上抓沙蟹,下一段又去了雲貴採松茸,再下一段到吳越挖冬筍。所以按照一集一集地拍,肯定是快不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