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類也不用算,因為完全沒有品牌、也沒有品牌運營經費的店,很難在電商渠道商搶到流量,只能線上下搶搶那些本來就在電三輪車上打游擊騙錢的切糕檔的生意。他們和松鼠果業的目標客戶本來就不重疊。)
別人要賣切糕,這事兒是擋不住的,也沒正當理由去擋。馮見雄還不至於自大到對這種沒有技術門檻的生意、都想吃獨食的程度。
何況,就算要對抗競爭,那也是田海茉該去操心的事兒。術業有專攻,這些日常經營馮見雄是不操心的。
而且隨著《舌尖》首播的結束,因為電視炒作而帶來的這波銷售狂潮,在10月份裡已經過去了大半
按照田海茉的估計,就算沒有“優品鋪子”的介入,“松鼠果業”家的切糕,在11月份本來也就只有1200~1300萬左右的銷量而10月份的最終銷量是2100萬。可見切糕的消費者中,因為好奇、嚐鮮、好玩等風口構成的比例有多高,這才可能一個月裡就衰退40%。
如今,因為“優品鋪子”在11月份的鋪貨,“松鼠果業”的11月實際銷量,在月底實際統計出來,是1060萬大約被“優品鋪子”分流掉了價值200萬的銷售額、70萬的存利潤。
這個資料是比較中規中矩的,畢竟優品鋪子的貨沒有了先發優勢,剛上市還得打廣告、做宣傳,讓消費者知道他家也在賣切糕。
而“優品鋪子”已經成功搶佔了“會在網上童叟無欺賣切糕”這部分消費者人群的“使用者心智”,給大家成功灌輸了一個“網上買切糕,最正宗的就要去三隻松鼠的店”的概念。
這個概念只要可以在網上自行構成談資、話題、繼續發酵,保住一大半的市場是沒問題的。
除非“優品鋪子”的柳總能有後世“加多寶”那樣的逆天運營能力,否則他們再怎麼競爭,也就拿掉“松鼠果業”最多三分之一的市場何況,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