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牧邊聽邊走,不久後登上東門城牆,放眼望去,城中三江交匯,綠波清澈,沿岸柳綠桃紅,風景如畫。
城東大河滾滾朝大海奔去,河上船行如織,帆影片片;城內城外,人聲入雲。
西南的城牆上有一座三層高、八角屋簷的木結構的樓閣,那巍峨的氣勢引了秦牧的注意。
曹衛君立即就說道:“秦王,那是慶雲樓,是前明寧波海道副使王應華修建,樓中置有大鐘,與城內鼓樓遙相呼應,外敵若從海上來,慶雲樓上即敲鐘示警,鼓樓海曙樓相呼應,以此通知城內軍民作好戰鬥準備。”
秦牧初時見慶雲樓建得高大巍峨,勝似岳陽樓,還以為又是哪個官員搞的面子工程呢,沒想到竟然是軍事警報用的。
“秦王請看,那就是海曙樓,取唐人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秦遊望》詩中‘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之句意。”
“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秦牧喃喃地念了一句,心裡卻在想著市舶司的事,因為剛打下不久,大秦在寧波還沒有來得及設立市舶司,貿易之事,還是由寧波府兼管著,這不行啊!
*************
PS:接下來幾章,主要寫PK鄭家艦隊,以及組建海關,或許會有一場精彩的海戰,敬請期待,各位兄弟手上的月票,推薦票,請投下來支援一下吧。
激情,俺需要激情!需要月票與推薦票!。
(未完待續……)
第510章 前車可鑑
***
在中國,宋代的海上貿易非常成功,尤其是南宋時期,每年的海上貿易為南宋朝廷貢獻了數千萬貫的財稅收入。
明代的海上貿易有增無減,但因為明朝長期採取閉關鎖國的政策,龐大的貿易額並沒有給明廷帶來多少收入,只肥了沿海的官紳和走私商人。
主管海上貿易的市舶司,也是設了罷,罷了設,反反覆覆,根本沒有形成有效的、連貫的管理機制。
秦牧站在寧波城頭上,向東遙望大海,心中計算著儘快重設市舶司的事宜。
寧波知府曹衛君說道:“有明一代,海寇越禁越多,到嘉時為禍之烈,已到舉國不安的地步,為了應對倭寇,明廷用兵以百萬計,費金錢不計其數。在沿海地區,發生這樣規模的戰爭,確實可以稱前所未有之變矣。
隆慶以後,雖然開放了西洋貿易,但日本一直被禁止往來貿易,至明亡不變。萬曆二十一年有官員要求開放寧波口岸,但受到寧波籍閣老沈一貫抵制。
萬曆二十七年,恢復了浙江市舶司,但僅是國內貿易稽稅機構。與南宋時期的職能不可同日而語。儘管如此,由於民間貿易的強烈需求,寧波府的海貿還是十分繁榮。
如今我朝尚未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加上與控制著海上航道的福建鄭家有衝突,寧波的海貿不但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而且也缺少管理,情況比較混亂,臣正準備上書朝廷,請重設市舶司加以管理。”
其實大秦的官員從秦牧大興水師,還將水師改為海軍這些舉措中,不難猜測秦牧對海貿的態度;
作為歷代最重要的對外通商口岸的寧波府,曹衛君對此更是上心。在這方面花了很多心血,在秦牧面前侃侃而談,不但對各種商品如數家珍,對市舶司的構架及管理方面,也很有些獨到的研究。
城上東風正緊,吹得各人的衣袍飄拂不定,秦牧那黑色王袍上的金龍振振欲飛,放眼回望,一壕春水半城花,煙柳暗千家。
河上舟楫往來忙。岸邊漁翁垂釣閒,欸乃一聲山水綠。巖上無心雲相逐。這就是寧波,有繁花似錦,有商賈如雲,有閒雲野鶴,有叫賣聲聲。
秦牧手按著劍柄,一面沿著城牆徐行,一邊說道:“明代的市舶司沒有起到良好的作用,我大秦要效法。只有效法宋代的經驗,有關宋代市舶司的情況,曹知府想必也有些瞭解吧。”
曹衛君立即答道:“啟奏秦王,對此臣略知一二。”
“好。你說說。”
“有宋一代,一直是鼓勵商人從事海外貿易的,從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開始,宋廷就開始在寧波等地設立市舶司。負責海外貿易的管理和徵稅。
但凡出海的商船,須經市舶司查驗貨物,繳納商稅之後發以出海的關防憑證。若沒有市舶司的關防憑證,一但被緝獲,則沒收商品,並處以重罰。
他國入港的貨物,在哪個港口登陸,販運來的貨物,如何處置都有明確規定,所有商品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