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部分(2 / 4)

小說:希望與圖騰 作者:花旗

風山地溼潤氣候特徵,溫暖溼潤,雨量充沛,為生物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山內現有原始植被2萬多畝。

佛頂山自然保護區中擁有植物1069種,列為國家珍稀、瀕危重點保護植物的有16種,屬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珙桐、紅豆杉,二級植物鵝掌楸、香果樹……三級保護植物有穗花杉、白辛樹、天麻等。由於高大的山體、複雜的地形、儲存較好的森林植被,為森林動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和棲息環境。自然保護區動物資源豐富,已鑑定命名的脊椎動物與昆蟲有119科417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32種,其中,一級重點保護動物1種,二級重點保護動物31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豹,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獼猴、穿山甲、大靈貓、小靈貓等。佛頂山自然保護區旅遊景觀型別多樣,包括山地、河谷、森林植被、宗教文化、自然及人文景觀型別,具有很高的旅遊價值,是一處集科考探險與登高覽勝的好去處,2005年被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五峰山:亦稱五老山、五老屏山,歷史上亦稱知府山、鎮東山,以中峰為鎮山。五峰山是石阡縣城正東後背的城市後花園,處石阡縣中心旅遊開發區,距縣城2。5公里,平均海拔700米,最高峰海拔1064米,規劃面積約8平方公里。五峰山因五個山峰得名,分別是龍峰、青冥峰、元寶峰、白巖峰、龍尾峰。五峰山背面的雲臺山有歷史悠久的雲臺寺,清幽的伴雲寺、三昧禪院等寺廟掩映在松林之中,長年香火嫋嫋,遊人不斷。雲臺山的山巔、山腰和山腳分佈有大小不等的石林,這些石林形狀各異,造型獨特逼真,尤其是山腰處石林中的石壁題字“出岫無心”,氣勢恢宏,雄渾有力。五峰山森林公園面積4800畝,是距縣城最近且儲存完好的綠地。山上峰巒連綿,松林如海,四季蒼翠,主要有松、杉、柏及各種落葉喬木十多種,村寨座落於叢林深處,古樸寧靜,在林間小道漫步,只見樸素的農舍隱現林中,令人有置身“世外桃源”之感。五峰山森林公園以優美的自然景觀和獨特的人文景觀而著稱,是休閒、遊玩的好去處。

凱峽河峽谷:主段河流全長約15公里,河道所經多為幽深峽谷、急灘與深潭相間,兩岸雜草叢生,樹木蔥鬱,雀鳥聲喧;船行開闊之處,可看到煙村田耕的景象,別具特色的“吊角樓”隱現於裊裊炊煙中,就象一幅幅美麗的山水畫展現於眼前。特別是沿岸幾處地熱泉最為幽靜壯觀。

洋溪河峽谷:位於石阡縣城北,距縣城5公里,為“凱峽河風光”的組成部分。石阡城東的凱峽河至此出於峽谷,流經兩岸田莊之間,約1公里至浮橋口,匯龍川河而北去,這一段河面寬廣,沙灘流水,故名洋溪。洋溪深處,山崖陡峻、水石清幽與外間的開闊景象形成鮮明的對照。洋溪谷口,左有高聳入雲、斜崖垂麓的風帽頂,燕子巖,右有壁削千仞、石乳倒懸的黃家堖、大偏巖。有如石門洞開,風光俏麗。洋溪峽谷以溶洞著稱,谷口崖間洞穴成群,古為修仙慕道者隱居的地方,人跡罕至。據舊志載,明末清初,有可南睢陽“東華道人”常住洋溪巖穴,以修煉“梅子金丹”,相傳他曾住過的風神洞,每逢天氣驟變,洞內吼聲如雷,洞口黑煙噴出,黑煙噴得越遠,冰雹落得越大。因而當地人畏洞巖神,不敢深入。其內層樓重疊,上有天窗、下有暗河,主洞有石廳、砂廳、景廳等,有身披金甲、銀鎧的“戰神”,有晶瑩透亮的石筍、石柱,水中有閃閃發光的空心石豆等,是一座小巧玲瓏,原始面貌儲存完好的溶洞,足供觀賞。七、八十年代在谷內建成洋溪電站,將峽谷河流截為兩段,堤內水平如鏡,形成人工湖泊;堤外河谷深幽,流水潺潺,春夏水漲時節,洪水沿堤傾瀉而下,形成巨大瀑布,聲震山谷,間現雲霧彩虹,蔚然壯觀,電站的基礎設施與溪谷的自然風光融為一體,是縣城附近別具一格的一個遊覽勝地。

主要溶洞有:

太虛洞:位於距離城南2。5公里的燕子巖山腹中。明萬曆年間,知府鄭一信命其名為“太虛”,以其中深玄似天空而藏自然之妙得名,以其奇巧、神秘而著稱。自明代中葉以來,遊覽者甚多。歷代官員、文人至此探奇訪古、題詞留句也不少,洞內外崖壁上石刻之多極為罕見。故其洞素有“黔南第一景”、“第一仙洞”等美稱。太虛洞雖不大,洞口卻極為寬闊,約百米的洞口向下傾斜,恍如鱷魚張開的巨口,吞天光而藏瑞氣。天生的洞喉石門雙立,從這裡就進入明暗相間、雲霧繚繞的大廳。大廳地底寬平,間有巨石堆積成景。壁間正面高處刻有醒目大字“千奇內蘊”,為民國初年廖河恩書。廳內分道而入上、中、下三洞,現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