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部分(2 / 4)

小說:希望與圖騰 作者:花旗

“特殊處理?”覃鄧六有些不解。

“是的,覃主任,我們放置一些雄黃。”田理麥說道。

在這開放式的遊步道上走著,讓人格外的心情舒暢。戴總說道:

“田總,要是百家竹林全程都是開放式步遊道的話,該有多好!”

“戴總,當初規劃時我也這樣想過,但我們搞旅遊開發,更要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所以,除了這一段以外,我們實行的全是封閉式遊步道。”田理麥說道。

“田總,這竹林裡很幽靜,是一處談戀愛的好去處。”戴總笑著說道。

覃鄧六笑著對官軍平說道:

“官總,今天晚上,你就可以和宋董助一起到這裡來好好談談。”

官軍平笑著說道:

“覃主任,不光是我,還有田總也是可以來的。”

邊走邊說笑著向前行,開放式遊步道走完後,又走入了圍欄式遊步道。

“感覺是不太一樣。”戴總說道。

忽然在一大片的竹林掩映中,時隱時現著幾棟大瓦房。覃鄧六見了,問道:

“田總,前面的那幾棟大瓦房是作什麼用的?”

“覃主任,那是‘七賢居’,不作什麼用,是一處竹文化展示博物館。”田理麥說道。

“‘七賢居’?是?”覃鄧六不知是一時沒有想起來,還是真的不知道。

田理麥笑了笑,對戴總說道:

“戴總,你給覃主任講一講‘竹林七賢’?!”

戴總聽見田理麥要他講“竹林七賢”,笑著說道:

“田總,那我就不推鋅了!”

於是,戴總講起了“竹林七賢”:竹林七賢是指魏末晉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

他們活動區域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西北一帶。

《晉書嵇康傳》:嵇康居山陽,“所與神交者惟陳留阮籍、河內山濤,豫其流者河內向秀、沛國劉伶、籍兄子鹹、琅邪王戎,遂為竹林之遊,世所謂‘竹林七賢’也。”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說他們“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預此契者:沛國劉伶、陳留阮咸、河內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

戴總講了“竹林七賢”,田理麥笑了笑說道:

“戴總,我還真沒看出,你是個有底蘊的文化人,深藏不露啊!”

戴總笑了笑說道:

“我們建造景區的,實際上是在進行一種景觀藝術的再創造。在建設過程中,我們有時會發現設計者在設計中的一種缺陷或者缺失,但時常感覺到了卻又說不出來,因此,不得不惡補自己的知識面。”

田理麥聽了戴總的話,說道:

“怪不得有許多的專案業主都來聯絡戴總你,要你去給他們建景區。”

“臭名在外,臭名在外。不過,我們做事是認真的。”戴總說道。

田理麥笑了笑,問道:

“戴總,‘竹林七賢’的文學創作成果,你覺得怎麼樣?”

戴總笑了笑,知道是田理麥有意在試探自己,說道:

“田總,鄙人沒有田總那般堅強的毅力,自學了大學課本並取得了本科文憑,肯定博覽群書,但我也還是讀了一點書。

“‘竹林七賢’在文章創作上,以阮籍、嵇康為代表。阮籍的《詠懷》詩八十二首,多以比興、寄託、象徵等手法,隱晦曲折地揭露最高統治集團的罪惡,諷刺虛偽的禮法之士,表現了詩人在政治恐怖下的苦悶情緒。

“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以老莊崇尚自然的論點,說明自己的本性不堪出仕,公開表明了自己不與司馬氏合作的政治態度,文章頗負盛名。

“其他如阮籍的《大人先生傳》,劉伶的《酒德頌》,向秀的《思舊賦》等,也是可讀的作品。《隋書經籍志》著錄山濤有集五卷,已佚。”

聽了戴總的介紹,田理麥說道:

“戴總,‘竹林七賢’中,我最欣賞的還是嵇康。他也算是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音樂家。

“嵇康是魏宗室的女婿,任過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崇尚老莊,講求養生服食之道,著有《養生論》。他的朋友山濤(巨源),後來投靠司馬氏當了吏部尚書,曾勸他出去做官,他遂寫了一封《與山巨源絕交書》,加以拒絕。因“非湯武而薄周孔“,且不滿當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