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錢,只能先把廢品賣給物資回收公司了。不過找到了廠家,以後要買就很容易了。以後肯定是需要的,先積累資金吧!
物資回收公司,是國營單位,每個地區都有。賣給他們倒是很方便,只不過價錢低了兩毛錢。
沈丹青就把店裡所有的廢品都賣了,廢布也賣到各個機械市場了,留著傷腦筋。
後來沈丹青想,還是太急躁了。步子大了扯到蛋了。口袋裡沒幾個錢,就想買這買那。因為除了造紙壓塊機,以後他還要買,塑膠碎料機、廢鐵壓塊機,鋼筋調直機。還有廢鋁廢銅,不知道要什麼機器。那個他見都沒見過。這些機器加起來,把他賣了都不夠錢。還是多開幾家店更靠譜,等到開足五十家店的時候應該就有錢了。
隨後幾天,沈丹青就和李想。連租了五間店面。每隔兩公里開一家,撿廢品的全靠兩雙腳板,不可能走遠。故而可以適當的提高開店的密度。反正開廢品店本錢要不得多大
,又不怕賣不出。沒有積壓風險。可以說,開廢品店是個零風險的行業。沈丹青也是惱了,他想快速開夠50家店,再過兩個月看看情況,他不相信到那時還沒錢。
他又把彭斌、王全福、葉智勇三人也招騁了。別看沈丹青撿垃圾發財快,他們可沒沈丹青那個本事。一天也才幾十塊收入,畢竟收酒瓶的那家店太小了,又只收酒瓶,根本沒幾人上那去賣廢品。年輕人又好面子。雖然也是收垃圾,但坐在店裡總比到外面拋頭露面強
。又看到李想也在幫他做事。所以三人也沒有多想就答應了。
開了五家店,又停下了發展的腳步。一方面是資金也不夠了,二是又要招人,他自己都要管一家店,這肯定不行
,最少要把他自已和李想解放出來。
這次開了五家店,管得範圍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