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但你們理解錯了我的意思,搞得前後一樣高了,正確的做法後面就是後乘人員的頭部位置之後,應該有一個比較大的弧度。因為那裡已經沒人了,不影響乘坐舒適性。更具體的講,應該是後座乘客坐直時的頭部之後,因為如果他靠在椅子上,其實已經降低了高度。
我上次說的高度1。5米左右,其實是不到一米五。而且是前部1/3處的最高點。
為什麼要有一個比較大的下行弧度呢?第一是降低風阻,第二是增強車身穩定性。空氣流動到這裡突然向下降,就如一隻大手一樣,將車子向下按住了。自然而然的就增強了車子的穩定性。
第三個好處就是有一種靈動的美感,與車尾有一個很漂亮的銜接。
這種設計的代表有勞斯萊斯幻影,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但我們不能完全照抄他的設計。因為我們兩部車的長度不一樣。勞斯萊斯幻影有6。2米長,而我們的a6只有5。25米長。
因此我們的斜坡要長一點,這樣就顯得坐艙很寬大,相應的尾箱就隱藏了差不多一半在c柱內。因此尾箱就顯得短了很多,從側面看,車頭就顯得更長了。實際上三者的資料都沒有變,只不過是一種視覺錯覺。
另外尾箱蓋,只能是一個很平緩的斜坡。如果斜度大了,它就與c柱構成了一個三角形狀的一條邊了,這樣就顯得沒有尾箱了一樣。
講了車頂車尾,我們再來講車頭。”沈丹青在上首講,下首圍坐在辦公桌兩邊的設計師就在拿著自己的設計草圖比劃。經老闆這麼一說,他們終於明白自己這裡確實設計得有失水準。
而上首的沈丹青還在繼續發言:“首先,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們,發動機艙蓋要高於兩邊的冀子板,並且是一箇中間高兩邊低的輕微的弧度。而且發動機艙蓋板上至少有兩條向前斜收的鋒線。從這兩條鋒線起,兩邊就比中間矮了一層,大概是半個毫米到一個毫米厚左右,另外注意一點,前面並不是收到了一點,而是跟後面構成了一個梯形,而且前面漸漸地收隱了。還有也可以試著在正中間的最高點處隆起一條淺淺的鋒線,注意,這條鋒線不能隆得太高了,要仔細看才能看到。
發動機艙蓋,並沒有一直通到前面,前面還有一塊冀子板,中間最窄處5到10厘米寬,這塊冀子板有一個明顯向下斜的坡度,而且長出車頭大概兩到三厘米,注意,是從兩邊的大燈邊沿開始長起。大燈那個位置反而向內收了一點點,又加上大燈向外鼓出了一點點,所以更加突出了大燈。
說到大燈,我要提醒你們一下,我們的大燈不同現在汽車上的氙氣大燈,而是led鐳射燈。落後的氙氣大燈,我們反而沒有那個技術儲備。因此,我們就要發揚我們的長處,走別人不同的路。led鐳射燈很窄,大概只有現在的燈1/3寬,就算加個燈杯,也不到現在的燈的一半寬。遠光燈加一個反射燈杯,近光燈就免了,因此近光燈又只有遠光燈的一半寬。所以你們設計的時候注意一下。
另外,轎車的前後兩邊都有一個收縮的弧度。不大,但要有,不能像桑坦納一樣是方的。那個樣子很醜,也不符合空氣流動力學。
講了車子的兩頭,我再講一下側面。
側面主要有幾個側重點,第一,玻璃窗的下沿有一條優質鍍鉻裝飾條,從頭通到尾。不寬,最寬僅兩指,最窄一指寬,呈一箇中間寬兩邊收的柳葉狀。又像一把西方技擊劍,兩頭像劍尖。
第二,我確定側面是兩條鋒線,上面那條從車頭通到車尾,有一條明顯隆起的筋。下面那條鋒線是凹進去的,因此不明顯。
第三,前後車輪轂蓋冀子板,都要明顯比中間的發動機艙蓋和尾箱蓋低,這就構成了上面那條鋒線的基線。
我暫時講這麼多,講多了你們又不明白了。散會!”
沈丹青宣佈完散會就帶頭離開了會議室。餘下的設計師們也急不可耐的返回了自己的工位。
剛才聽了老闆一通長編大論,他們或多或少的都受到了一些啟發,因此都想抓緊時間,將自己的靈感畫出來。
而沈丹青也急著回去打電話,剛才他講到led鐳射大燈,就記起來,還沒有將這個科研課題釋出下去。
像這樣的臨時創意,只能靠他自己能不能記起了,外人幫不了他。因為這是一個全新的技術,別人根本不會意識到。在他前世,也是2016年之後才有這種燈。但led技術和鐳射技術早就具備了,缺少的僅僅是一個創意一個點子。諸如此類的例子很多,可見要想有創意和點子很難,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