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部分(1 / 4)

小說:逍遙小鎮長 作者:痛罰

飯桌上巴蒂爾找了一個話題,討論各國的飲食文化,這桌子上有紐西蘭人、毛利人、中國人、烏克蘭人、墨西哥人還有英國人,所以這種話題就很有意思了。

吃完飯後,薩爾林斯校長找了一臺小巴車,踏著月色,他們開向了校園西北方。

林肯大學的西北方有一個小湖泊,那也是學校的一個養殖區,一些水產動物和魚類在那裡進行研究。

二者相距不遠,也就是幾公里,車子很快開到,然後在門口有個人在等待他們,是王博的熟人、新校區的校長山德拉…安格斯教授。

“我知道你來到了林肯大學,但下午我這裡有點急事走不開,所以只能拜託瑞迪恩留你們在這裡住宿,然後晚上來我這裡瞧瞧。”山德拉用帶著歉意的語氣說道。

薩爾林斯校長說道:“山德拉,我的老夥計,帶他們去看看我們準備的禮物吧。”

湖區好像農田一樣,被漁網分割成了幾個不同區域,他們乘坐小船進入湖中心區域,清涼的月光灑落下來,湖面好像一面晶瑩的大鏡子。

夜晚無風,可是湖面卻波瀾起伏,無數道水浪反射著月光,發出銀色的光芒。

但是靠近後就能發現,這些銀色並非來自湖面,而是一些比月光更要銀白的魚兒出現在湖面上了。

這些魚繞著小船遊動,有的還跳動起來,這樣當山德拉教授開啟船前燈,這些魚的真面貌就出現在了他們面前。

跳出水面的魚大多是二三十公分長短,它們通體銀白,在頭部後方有一半月形狀的黑帶;另外,當它們跳出水面的時候可以看出,它們的胸鰭很長,和一般的魚不同。

見此,幾個聲音先後響起:“嘿,龍尖魚!”“不對,龍尖魚在海里,這是什麼魚?”

王博明白了怎麼回事,他驚訝的說道:“你們怎麼做到的?這些龍尖魚適應了淡水是嗎?它們可以在淡水中生活了?”

“如果這就是送我們的禮物,那這可真是一個大禮。”伊娃補充道。

(未完待續。)

1157。幹掉蚊蟲(3/5)

龍尖魚幼年生長在淺水礁石間,成魚游出外海,生活在400米的海底,它們是徹頭徹尾的海水魚。

眾所周知,西方人吃魚很少吃整個的魚,而是喜歡以烹飪魚排為主,而龍尖魚就是紐西蘭最受歡迎的魚片,知名度那是相當的高。

由於龍尖魚生活在冷水海域中,體型又不算太大,所以這種魚的肉質是相當的細嫩、緊密,用來煎炒烹炸或是做魚片湯都是非常的美味。

不過日本人不喜歡這種魚,它們喜歡生吃魚片,可是龍尖魚不太適合生吃,因為魚肉沒有那麼多的脂肪在其中,生吃的話感覺遠不如三文魚來得爽快嫩口。

聽了他們的話,山德拉教授笑了起來,他說道:“是的,王,你猜對了,我們完成了龍尖魚的生存環境淡化轉移,它可以進入湖泊中了。”

世界上的水產經濟主要以海洋為主,紐西蘭擁有蔓延的海岸線,更是不缺海水產品。但海洋養殖沒有那麼容易,成本比較高,所以一些海水魚的淡化工作一直在進行中。

拿龍尖魚來說,雖然這是紐西蘭第二大商業捕撈魚類,但是其產量並不是非常的大,每年萬噸上下,甚至最近這些年隨著海洋汙染的加劇,它的產量還達不到萬噸。

所以這種魚一旦可以完成淡水化改造,那對百姓來說是大好事。

畢竟,龍尖魚可不是什麼便宜貨,如果將其片成魚排那在超市裡要賣到20紐幣/公斤以上。

可能習慣了落日牧場動輒幾百塊一公斤的價格,這個價格很便宜,其實不然,要知道紐西蘭的海水產可是特別豐富的,海鮮在各個地方都很便宜。

這和紐西蘭的整體版圖有關,南北島都是兩個長條形狀的島嶼,所以任何一座城市距離海邊都很近,海水產漁獲都很豐富。

王博詢問這是怎麼做到的,將海水魚的習性改為淡化,那可是大工程,現在完成的並沒有幾種,山德拉要威風了。

教授得意的說道:“其實並不是很難,我們藉助了基因工程和奈米器官改造科學,簡單來說就是修改了它們的心臟,將這些改變寫在了它們基因中。”

“不過遺憾的是,我們的這項技術並不完美,和海洋龍尖魚相比,它們長得並不算很大隻,似乎基因的改變也限制了它們的塊頭。”山德拉有些遺憾的搖搖頭。

成年的龍尖魚身長是50至60公分,這在海水魚中不算很大。基因工程修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