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美國告?
我又不去美國賣東西,怕你什麼啊!
從01年到05年,國內的晶片設計基本就這樣起步的,大公司找個小公司,拿出一個美國貨問對方能不能做,小公司拍拍胸脯,放心,一個月內給你搞定,保證便宜一半。
人才就是這樣,有一個老司機帶隊,幾年時間就能培養一批有經驗的,這一批被挖走,很快又各自帶出另外幾十批。
只要國內的博士、研究生教育體系,一直源源不斷的製造新人,有經驗的人才和團隊就肯定越來越多。
從05年到10年,情況開始出現了急劇的變化,各種中小型的晶片設計和應用配套公司,已經都有了自己的優勢產品和體系,有了完善的研發團隊,資本市場也完全不缺各種pe、風投注資加速成長。
這麼搞下去,美國是真急了。
因為中國距離市場端更近,距離晶片和應有配套器材的採購方最近,市場反應速度最快,美國的半導體公司想要繼續佔據這個市場,唯一的選擇就是速度到中國開設分部,將產業中心向中國轉移。
至於晶片代工,哪怕全部交給臺積電、臺聯電、gf去做也沒關係。
再說了,徐騰也可以這麼問美國,你真的確定gf控股方就一定是阿布扎比財團,搞不好是the…shunfamliy阿布扎比聯合控股呢。
目前的全球晶片產業,智慧手機領域的低中高階晶片及配套控制器件,以及通訊和無線電領域,中美已經到了各有優勢的地步,即便是美國半導體公司,為了各大手機代工廠保持同步,也都是在華設立設計公司。
汽車、自控、電源、儲存各個領域,中國基本都有,有的和美國差距較大,僅能在低端挖掘市場,有的則差距不大,中低端一起做。
有人說國產貨很多細節不行,電器也不耐用,廢話,各種零配件和晶片控制器件都便宜啊。
西門子一套電廠自控體系,光是軟體就要600萬美元,定期升級還得花錢,各種配套監控、繼保裝置加在一起,不含鍋爐熱控等等輔助系統,那都得幾個億rmb,華銀財團旗下的中控集團,全套自控加軟體通常要比西門子便宜30%。
全世界能做這個業務的公司加起來不超過5家,中控集團出來以前,國內電廠基本處於任宰的地步,中控集團一出來,不能報價全部降低,還帶動了一大批國產配套企業……這價格自然是越來越低,低到西門子、霍尼韋爾都準備放棄這個領域的地步,做不下去了。
體系不一樣。
西門子要全面換中國的這些配套企業,那就得重新設計,設計費誰給,不穩定,出事咋辦,誰陪?
如果說華銀財團是一隻蝴蝶,中國晶片設計和下游應用配套企業提前五六年的大崛起,就是這個蝴蝶效應中的一個最大環節。
這場蝴蝶效應的大風暴,吹啊,吹啊,吹的美帝精英領袖們終於怒了。
在徐騰這個始作俑者前往美帝彙報工作之前,美帝就提前發飆,要給徐騰一個嚴重警告,一個大大的警告。
嗎的,你不是說要做普世價值的勞模,要做中國公知精英大v的典範,要為王師帶路解放大陸嗎,怎麼將八路帶進城裡了?
這他媽要記過,要記大過!(未完待續。。)
第三百八十三章 徐騰出馬,一個抵倆
時光倒流到15年前,1997年1月,在三株口服液的熱潮和中國股市的大潮裡,賺到了人生裡第三桶金的徐大昌,同退出聯想的倪院士會晤後,決定為中國晶片產業做出一些貢獻,同日立公司的微處理器設計總監李德磊合作,在京創立了方舟科技公司。
最早,方舟科技公司就是利用李德磊在摩托羅拉和日立的關係,為兩家半導體巨頭從事微型處理器設計的外包業務,公司早期的員工,大多來自中科院研究生院和計算機研究所的年輕人,很多甚至還沒有畢業。
雖然這家方舟科技公司僅僅存在了三年,但還是為中國培養了第一批能和國際接軌的本土晶片設計人才。
2000年4月,在方舟科技公司的基礎上,徐大昌邀請臺灣晶片產業的鉅子張瑞京加盟,組建新的中芯科技集團,
正是從這一年開始,隨著張瑞京和大量富有經驗的臺灣晶片產業人才的加盟,中芯科技在建設圓晶廠擴充套件晶片製造的同時,也從臺灣、新加坡招攬更多的晶片設計師,在國內設立了七個設計中心,為日本和美國的半導體公司提供更廣泛的晶片設計外包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