氖瀾紜�
技術的進步並不是說,給幾張圖紙,幾個配方就能完成,最重要的是將這些知識具體到生產,以及產品中來,而這個過程就不可避免要培訓一系列技術人員,本來維倫以為意識網會讓培訓的成本大大降低,他甚至覺得,只要教授在意識網裡上幾課,那些“聽課”的學生們就都學會了,然而事實證明,這只是他的一廂情願,對於所謂的“課程”,大部分參與培訓的工匠都彷彿是在聽天書,什麼歐姆定律、胡克定律、牛頓定律……對於帝國人來說,光是這些名詞本身,就比他們一輩子接觸的知識還多,面對這些海量湧入的資訊,大多數人的反應都是“思維當機”,別說真正學會,就連最基本的理解,甚至想象都做不到。
相反,原以為能起到正面作用的意識網,卻越來越開始凸顯負面作用——在地球上,“思考”是一種非常自我的運動,每個人在生活中,會在任何時候,面對任何問題不由自主的思考——這種行為已經是本能,比如看見鳥飛,會想為什麼會飛,雖然答案早已根深蒂固,這樣的思考只是再一次加深這個知識點而已,但是在帝國,來自地球的教授們發現,帝國人“學習”不是這個樣子的,在遇到一個具體問題時,他們更多的會傾向於搜尋——就好像地球人在網路上用谷歌搜尋問題答案一樣,向他們能“聯絡”上的每一個人提問,而當他們的提問在意識網中無法得到回答時,他們就會選擇放棄,這種“知識傳遞模式”已經伴隨著帝國曆史,延續了數千年,這種模式的優點就是如果“網路”中存在資訊,可以很方便的傳遞到每一個節點,但缺點也同樣明顯,那就是每一個節點都無比依賴網路,因為對“舊”知識的深信不疑,個體缺乏創新能力,導致整個帝國的知識水平一直都無法進步,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帝國空有數千年曆史,科技水平卻始終在原地徘徊。
當然,此刻的維倫不可能有如此深刻的認識,但他也隱隱感到自己這項任務似乎比想象中要艱鉅,但要他說具體的障礙在哪,恐怕他也說不出來,他只是覺得——儘管在這兩個月裡,所有人,不管帝國人還是地球俘虜,都對自己的吩咐絲毫不折扣的執行:地球俘虜盡心盡力的教,過程中絕對沒有撒謊和誤導,帝國人也努力去學,絕對不可能有像地球人學習過程中,開小差或者心不在焉的行為,工匠們揮汗如雨、沒白沒夜的去按照圖紙造東西,但就是無法取得預期的效果。
所以就在這個剛剛勝利的日子,他向陛下如實說出了自己的困惑,並附上了他自己認為的原因——維倫覺得,與其靠帝國本身的力量從零開始,不如利用現有的“戰利品”,這個戰利品不僅包括現成的機器和廠房,還包括其中工作的工人——既然地球人天生擅長這些工作,那麼為什麼不索性將這些工作完全交給地球人來幹,而帝國,只要控制著這些工作的人就好。
維倫不知道,他這個提議,在本質上和地球人控制AI的想法是一樣的——讓AI負責勞動,而人類只負責控制AI。
皇帝很欣賞這個建議,但在具體的實行上,皇帝覺得可能存在不小的問題——從目前地球俘虜們的表現來看,大部分人都無法適應帝國的意識網,而帝國的意識網同樣也不適應他們——相對於帝國人,地球人的思維都太活躍,無比熱衷於質疑和反抗,在古井無波的帝國意識網當中,他們是天然的異類,就好像被扔進沙丁魚群的鯰魚,對於如何淨化他們思維,又保持他們原有能力的問題,帝國現在還沒有拿出令人滿意的方案,帝國豐富的“淨化”經驗能夠輕易把正常人變成服從的機器,但被“淨化”過之後的人大多有些神智失常,只能作為奴隸來使用,到所以皇帝把他派到了這裡,準備嘗試現在小範圍呢,實施維倫的計劃,看看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做到兩全其美。
就目前來說,可供維倫“實驗”的人數並不多,只有區區十幾名俘虜,不過負責這場戰爭的億夫長已經向他表示過,只要對地球的進攻發起,未來這裡的將“多得裝不下”。
維倫對此並不懷疑,但那畢竟是未來的事,維倫現在最迫切要做的,就是儘快讓帝國完全掌握地球現有的技術,雖然他不理解什麼叫夜長夢多,但他也知道,食物只有吃到肚子裡,才能解決飢餓——對於帝國來說,敵人不僅僅是地球的軍隊,疾病,饑荒,天災……在接觸到地球之前,維倫一直覺得,這些災難是無可避免,只能被動承受的,但是從地球人身上,他看到了人力量可以到達的程度——魔法只是真理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既然這些俘虜是維倫此行的第一目標,那麼在達到空間站之後,維倫在第一時間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