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的軍事區域——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沒有聯軍參謀部的許可,地面上任何一個國家和個人都不能進入太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現在的聯軍已經具備了某種新型政治組織的雛形,這是一種在國家之上的政治形態,有點類似歐盟,但從合作程度上來說,軍事上的全面合作顯然要比貨幣合作更為深入。
事實上,參謀部對這場戰爭未來的考慮,已經想到在未來的某一天,因為戰局需要,可能需要各個參與國在更深層次上的聯合——如果帝**隊在地面城市大肆破壞,可以想象,人類唯一可以逃避,且較為安全的戰略方向,就是太空,而到那個時候,除了打仗,更重要的就是從事生產。
而這種考慮其實也是各國一致的擔憂,比如美國,在當初太空城市大規模建設期間,就卓有遠見的將一些初步的,受太空環境負面影響較小,甚至還有好處的工業,例如金屬冶煉、加工等搬到軌道上來——這些工業雖然規模和地面比起來,幾乎忽略不計,幾乎只能算是實驗性質的探索,但一旦太空工業的技術成熟之後,潛力是不可估量的,一直以來,聯軍方面最害怕的就是帝國對地面城市無差別打擊,大肆破壞生產,因為這種打擊將極大的摧毀聯軍的戰爭潛力,而如果能想辦法將工業搬到太空(現代的農業也可以算作工業的一部分),那麼即使退一萬步,就算以後地球毀了,人類也可以去月球,去火星,甚至更遠的行星,以在軌道上建立工業的模式,將自身文明維持下去。
當然,現在考慮這些問題可能還嫌太過遙遠,可以預見,在帝國剛剛進攻地球的這段時間內,將是全世界最難熬的一段時間——因為對於空間盒子,除了用魔法對抗,聯軍到現在還沒有找到很好的辦法,也就是說,要阻擋帝國人進入地球已經是不可能的,對聯軍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頂住最初這段時間,如果能維持住消耗(正是因為之前的戰爭表明,只是一個卡梅爾是支撐不住這種消耗的,所以才有了意識網擴散),那就儘量多爭取時間,帝國的總人口是相對固定的,而他們的軍事力量和人口數密切相關,也就是說,剛開始的全力一擊是他們最強的時候,他們的力量會隨著消耗越來越弱,而擁有絕對技術優勢的地球將會一點一點扳回贏面。
這種對戰爭的分析是當前最主流的觀點,也是參謀部在制定很多計劃時,優先採用的模型——但這種模型在KL3014和空間站內,被俘的俘虜取得聯絡之後,許多人又開始發出質疑的聲音,因為從俘虜們透露的情報來看,敵人顯然擁有更大的野心——他們已經注意到了地球的技術力量,並嘗試著想把這股力量為他們所用。
雖然沒人認為帝國這個企圖會變成現實,但要說一點不在意那也是不可能的,根據從被俘士兵那裡得到的情報,帝國現在已經做好了進攻準備——空間站內現在到處都堆滿了食物,各種法陣也已經完成,現在的空間站已經不再黑暗,而是百茫茫一片,在這中間,數不清的黑色士兵將所有的空間站擠滿仍嫌不夠,紛紛在空間站外露宿,就在三天前,幾個俘虜還被叫過去,他們被要求指著地圖詳細解說地球上的城市大概情況——雖然從現成書籍上得到的資訊可能更準備,但敵人還是本能相信從人嘴裡說出來的話,因為魔法可以保證這話當中沒有欺騙,但魔法鑑別不了書上的字是否屬實。
對於太空防線,敵人也有一定的瞭解,雖然這種瞭解僅僅流於表面,並不深入,例如他們知道可以從太空直接發射武器到地面,就像“鐵鳥”所作的那樣,他們知道太空中有“眼睛”,可以看到地面的一切,甚至他們對所謂“太空”的認識程度,仍然停留在“很高很高的,類似位面空間的地方”,而當俘虜們談起“火星”“太陽系”“銀河系”之類的概念時,帝國人一直都很固執的堅持那些一定是其他的“位面”——這一點都不奇怪,因為帝國大部分人對世界的認知,也就停留在行星層面上,行星之間的“交通”非常少,只有皇帝做過幾次類似的實驗,然而也用位面魔法作為媒介過去的,所以對真正的“太空距離”,帝國人並沒有切身體驗,所以他們理所當然會有這種想法。
不過和戰爭的訊息比起來,這些都只是細枝末節,根據這份珍貴的情報,參謀部做了一次推演,從其中一些細節,比如嘗試讓工匠複製空間站中遺留下來的“宇航服”,比如讓俘虜們修復戰場上繳獲的工程船,並詢問如何批次製造……不難得出一個結論,帝國下一波的進攻將是太空——從他們嘗試著建立起一種新的“俘虜管理模式”就能猜出,他們打算儘快摧毀人類所有抵抗力量,促使人類投降。
………【444 分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