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忍不住問出一個古老的問題,“你是說,人的認知是有限的嗎?”
“對,”林泉點頭,“我就是這麼認為的,世界在本質上是不可知的,因為意識本身就是這個世界對它自己的投影,其實就是一種自我觀察,這種觀察在本質上是向內的,它無法看到除它之外的世界。”
看到趙亮似乎一下子還接受不了這麼多,林泉又嘗試著解釋:“比如鳥能在空中飛翔,我們首先是知道關於鳥,關於空氣,跟飛翔這些概念,然後現實中看到,才會又這樣的經驗,或者根據現象總結規律,但如果這個世界根本就沒有鳥,我們永遠不可能說鳥會在空中飛。當然,這只是在語言上表達,換成物理規律或者數學規律其實也是一樣的,是先存在這些規律,我們才能夠發現、利用並在邏輯上推演,意識只會表達業已存在的事實和意義,也就是說,意識本身已經被侷限在世界之中……”
趙亮衝著滔滔不覺的林泉擺擺手:“先別說,停一下,你讓我好好想一想,你說的這些我覺得是有一定的道理,但還是讓我先消化一下……這些都是你自己想的嗎?”
“當然不是,”林泉自嘲般的搖頭,“只是書本上的內容而已,我只是感覺這些說的都沒錯,所以,也可以代表我自己的觀點。”
“這世界竟然還有這種學問!?”聽到又是書本的現成知識,再聯想到之前初次看到那些關於縝密嚴謹的數學和物理學公式,獲取知識的迫切**讓他幾乎有些失態的上前一步,問,“這些書的名字都叫什麼?”
………【198 施法者林泉】………
哲學,源自希臘語,熱愛智慧,被稱為智慧之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社會意識的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者為形式,確立哲學世界觀和方法(和諧)論為內容的社會科學。
這是百度上的解釋,也是大部分人心中對哲學的定義,而在林泉心裡,卻不是很贊同這個說法,哲學不是科學,他不屬於科學,科學是一種瞭解世界的方法(和諧)論,它只是理性的衍伸,但哲學卻遠遠超出了這個範圍,它研究和思考的物件是這個世界的全部,是最本質和最極限的存在,理性,直覺,感知,都在它的範圍和研究方法之內。
其實在林泉看來,關於哲學,只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也是哲學基本問題中最基本的:“世界究竟是怎樣的?”
這是最基本的問題,卻也包含了人類最狂妄的野心,人類渴望瞭解這個世界,認識這個世界,但這世界卻沒有給人類答案。
《邏輯哲學論》開篇第一句話就非常明確的給出了作者的答案——世界是一切事實的總和。
整本書之後全部的內容,其實都是在解釋這一個問題,關於世界的定義,關於事實的定義,作者為什麼會得出這些結論,得出的依據是什麼,整本書正如它的名字一般,用邏輯解釋哲學,因為邏輯是作者在這個世界找到的最牢固的規律存在,也是認知的底層。
這本書是林泉的推薦,當然,除此之外,人類歷史上試圖闡述這個問題的人還大有人在,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柏拉圖,培根,笛卡爾……哲學的歷史如同人類其他理論的發展,從一開始最基礎的提問解答,到逐漸越來越成體系,從古文明時代的隻言片語,到近代的長篇論述,數千年的漫長時間沒能切斷人類的傳承,也沒能切斷人類對這個問題的不斷思考,所以到現代,在圖書館的哲學那一欄,已經是茫茫的書海。
“哲學有這麼多書還不是最麻煩的,”在給趙亮大概的介紹了一下之後,看到趙亮已經皺起了眉頭,林泉又說,“麻煩的是你還得從中篩選掉那些不適合自己的,哲學不是一門統一的學問,在這個問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回答。”
是的,哲學跟數學或物理學不同,後者是純理性、甚至純實踐的學問,它們都有很清晰的對錯判斷標準,數學的標準是在邏輯上的嚴密,而物理學則是在這個基礎上,還要合乎實際的觀測現象,換句話說,只要這兩門學問嚴格的恪守這些標準,那總是能前進的。
但哲學不同,因為在它的研究物件中,有一個是不能用這些標準來衡量的——那就是人本身!理性本身只是人感知世界方式的一部分,它們也許在客觀世界中確實行之有效,但人從來就不是客觀的產物,而這世界也從來就沒有絕對客觀的視角,當衡量的標尺丈量到人自身這個最大的價值主體的時候,無數的爭端就此出現了。
經驗主義,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