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物細無聲。冰川解凍,冰涼的心總要復甦,儘管不一定自覺。人們不是又聽到了仇道民那把二胡傳出的娓娓清音?過去的輝煌留給仇道民的只有那把與他相伴多年的二胡。剛來時,偶有空閒,人們尚能聽到那如怨如訴的琴音,但隨後,二胡絃斷弓折,便被棄之不問了。這些天來,或者是由於主人復甦的戀情,或者是由於逐漸轉暖的政治氣候,不管怎樣,二胡傳達出來的明明是春天的資訊。
而且,還有人尋聲而至,正在敲門。仇道民去開門,進來的是李超蘭和彭石賢,老師示意:“好,坐!”
“彭石賢剛才聽到你這裡傳出的琴聲,站著好一陣發呆,我便邀他來你這裡看看。”李超蘭說。
“啊,這樣──”仇老師招呼彭石賢,“你愛聽琴嗎?”
“我炳哥也喜歡拉琴,只是很久沒有聽到他拉過了。”彭石賢問,“聽說,他以前還跟你學過琴,是麼?”
仇道民沒有正面回答,只笑了笑說,“前些天我見到了他,他說他也很少拉琴了。”
“仇老師,你剛才拉的曲子真是好聽,你就再給我們拉一次吧。”李超蘭提出請求。
“好吧,”仇道民答應下來,“這是一首古典名曲,不容易領會,不過,能覺得好聽也算不錯。”
“剛才彭石賢還說,他想向您學琴呢,”李超蘭聽兩個姑媽都說過仇老師拉琴的技藝很高,便為彭石賢說了這話,“是嗎?”
彭石賢點頭。仇道民卻搖了一下頭,不過,還是開始調絃了。
仇道民拉了一個樂句,試了一下手,眼睛微合,琴音便飄然而起,它有如行雲出岫,又如流水悠悠;突然,音階急遽上爬,似雄鷹沖天而起,消失在遙遠的晴空;一會,琴聲頓落,如飛泉下跌,融化在碧水深潭。一下子,琴音把人導向了一個神奇的世界。
琴音停了下來,仇老師嘆了口氣,說:“你們聽說過伯牙鼓琴,鍾子期知音的典故嗎?”
“剛才這樂曲像是——”李超蘭想象著說,“開始時像爬山,步步升高,後來又像落入水裡,無邊無際,對嗎?”
“啊喲!”仇道民笑了起來,“音樂可不能這麼理解。所謂‘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只是一種意境,一種情調,一種心靈上的感受,音樂形象不會是某一個具體事物。”
仇道民開懷笑過之後,見學生疑惑難解,便又取下琴來拉了兩個樂段:“感覺不出來嗎?舒展,壯闊,而又深遠。。。”
“仇老師,你剛才不是拉的同一首曲調麼?”彭石賢一直感到納悶,“ 為什麼我聽起來的感覺會不一樣呢?”
“怎麼會不一樣?”仇老師有些意外,“那說說你的感受吧。”
“我在外面聽的時候,感到它有些憂傷似的,像在訴說著什麼;到房裡聽的時候,則輕鬆了許多,像在夢境裡遊蕩;可剛才你拉的這幾句又顯得有些歡快了。。。 ”彭石賢眨動著眼睛,盡力地描述他的感受。
“真會是這樣麼?”仇道民也不免疑惑,“如此說來,李超蘭剛才說的感受也該是真實的了。”
“我看,這二胡只有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拉起來才能動人,我聽過,”李超蘭還另有一說,“白天鬧哄哄的,沒人有心思聽,反而覺得它煩人。”
“你覺得剛才這樂曲煩人了?”仇道民似乎有點失望。
“不是這意思。”李超蘭說,“我只是覺得音樂這東西,你說它是什麼就是什麼,由於各人心情的不同,感受也就不同。”
“也有道理,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仇道民竟同意了學生的看法,“音樂是玄妙的,不僅作者可以寄託自己的感情,演奏者也可以寄託自己的感情,甚至聽者也還有自己的情緒與理解角度──所謂知音者,乃是知心也!伯牙與子期應該先是知心,而後才有可能是知音!”
仇道民發現彭石賢身上具有一種特殊的敏感能力,聯想到他文章流露的純情,聯想到他對圖畫的興趣,以及他剛才對音樂的感受,認定這正是藝術創作所需的氣質,但他不禁漏出來一句擔憂的話來:“藝術自古為當權者惡,如果不肯趨附就範,又不想裝糊塗,那恐怕在劫難逃呢!”
這恐怕只能算或是他個人對自己身世的感懷吧?
彭石賢以前也聽到過類似的說法。那時是不經意,現在是不接受:“文人多劫難是舊社會的事,新社會還用得著去裝糊塗,或趨附誰不趨附誰麼?”
“那。。。 ”仇道民本是在無意間提起這個問題的,此刻他並不想跟學生討論,就掉換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