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常進城的人知道,“好多城裡的單位都有,公家的孩子才讓上,我們的孩子也能去?”
“得多少錢?三五塊不行吧?這麼老遠,貴了可沒人去。”
如梅笑著說:“我們部隊辦了幼兒園,是安置軍人的孩子的。咱們軍民一家親,老鄉們的孩子想去的也能去,就是得比軍人子弟貴些。”
“我們的孩子一個月是十塊錢,你們的孩子就得十五。晌午在幼兒園吃飯的,就得二十塊一個月,我們有老師看著。三歲以上七歲以下的都可以去。”
眾人都吃驚不小,“我的天,這麼貴啊,我們全家一個月還不能掙十五塊錢呢。”
“就是啊,孩子們在莊上跑著都長大了,不上、不上,哪有那閒錢。”
如梅說:“沒關係,我就是順便提一句,誰想送孩子的,只管去看看。咱們離得近才照顧,外莊上的孩子,給三十我也不收呢。”
丁家寨離城十幾裡,去幹生意的年輕人不少,家裡的孩子可不一定有人帶,有想讓孩子上幼兒園的!
他們是最先富裕起來的一批人,思想開放、手裡有錢。比別家過得好,自然要表現得高階。
如梅說著話、收著豆子,一邊還不忘了給大家聊天。
很快,就有一個年輕人過來問,“部隊幼兒園在你們家屬區是吧?我去過幾回。”
如梅抬頭一看,似曾相識,想了想,“哦,對了,你去賣過粉條是吧?”
男人高興了,“嗯嗯嗯,你還記得啊。我天天都去城裡賣粉條呢,還是那回跟你去部隊賣粉條起的頭兒,看著掙錢就幹起來了。這不,也幹兩年了。”
“我跟我媳婦倆人,一個收一個賣,家裡老人年紀大了,還得下地幹活兒,兩個孩子天天跟泥猴兒一般。”
“那天我還說,咱要是能上公家的幼兒園就好了。可巧,你們部隊上就有了,還願意收我們的孩子?”
如梅也很高興,“是啊是啊。來上幼兒園的孩子,都是因為父母忙。雙職工家庭沒人看孩子,上班幹生意都沒心思,天天懸著心呢。”
“把孩子託付給我們,大人一門心思撲在生意上,一個月多掙多少錢?孩子一個月十塊二十塊的託費算什麼啊?我們還管孩子們點心水果,在家也不一定吃得那麼好。”
“冬天屋裡還給生爐子,夏天還有吊扇,我都已經讓人買去了,伏天之前都安裝好。大家去看看就知道了,漂亮又好用。”
“孩子們玩的蹦蹦床、滑滑梯、充氣城堡、鞦韆架......各種玩具都有,隨便玩兒。再說了,跟我們部隊首長家的孩子成了好朋友,怎麼著你們也不吃虧吧?”
這話說的粗俗,但是卻是真理。
七八十年代,軍人吃香、孩子都算高幹子弟!鄉下孩子能跟他們掛上關係,是多少人求都求不來的呢。
有些人想不到,但是知道的人還是多啊。如梅這麼一提醒,大家突然如醍醐灌頂,一時間都有些心動。
想想一個月十五二十塊的託費,都又打了退堂鼓。
賣粉條的男人卻說:“我跟著去看看,你這些豆子我給你揹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