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2 / 4)

小說:錦瑟華年誰與度 作者:無組織

中感情的細緻、文字的纖秀。

再說書中《塘上行》甄宓的境遇,亂世佳人的心思如此委婉,一段戰爭與帝王將相的真實故事,一個小女子的無可奈何,透過作者的深入刻畫,彷彿能看到三國洪流中,那個婉如清揚的絕世女子。

如是爾爾,已不能窮舉。

錦瑟華年誰與度,無痕春夢君為開。春閨情、離思曲、惘然事、怨尤絕,跌宕宛轉,與人同心;細膩而雅緻的筆觸,生動地解析詩賦,漫說故事。無論心抒哪般,始終是那些錦遠的紀念,讓人疑是驚鴻照影,眷戀一生。那些女子相通的心思,講述著一段段身臨其境的情懷,還有多少的感慨?而在這世上活過的人們,是多少痴便有多少怨,多少愛便有多少愁。從心願,未了緣,無比珍貴的韶華,與誰共度?那些詩篇中的凌波仙子,豈獨是你我的冀望?在每個人心中,都深藏著一篇篇傳奇的詩章。當我們懂得她們時,或許,她們也在聆聽我們的心聲。

葉潔輝代序。葉潔輝,號清風齋主,83年生人,曾獲第五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提出一種七分白三分古的“青文體”寫法。有個人哲學體系《心哲論》,數理體系《分層理論與密度空間》。已出版長篇小說《逍遙遊》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一)江南可採蓮(1)

《江南》

樂府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樂府》中多的是對江南風情的描寫,無論是《江南》 中的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還是《西洲曲》中的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一派江南水鄉風情,蘭舟輕輯,蓮葉接天,好不令人嚮往。

這也是情理之中,樂府本是採集全國各地的歌謠,除去十二卷專供朝廷祭禮天地、宗廟的所謂“郊廟歌辭”其餘八十八卷雜曲歌辭、相和歌辭等等便都一些傳於民間的作品,多為處於下層社會的文人或大眾所作,所反映的也都是當時民眾的生活勞動場景。

從前讀時,總是有些遲疑,蓮多生於水面,於浮萍相似,怎麼會蓮花過人頭呢?後特地去翻了些描寫蓮花的詩文來看,才發現,原來在那時,蓮一般指的是荷花,如樂府的提到的《江南》及《西洲曲》便是,後又有周敦頤的《愛蓮說》,李亞如《採蓮曲》更均如此。

蓮,只生於江南,採蓮女子的情思種種,也只蘊於江南。

江南,在千古文人墨客的心中,均是一個美麗的夢想,杏花春雨,楊柳婆娑,傲骨自有*。它或是指兩湖流域,或是指錢塘金陵,那都並不重要,江南,這兩個字,便已是迷夢。

才子佳人浪漫的傳奇,每一個音符都是一篇瑰麗的詩篇,那些清麗溫婉的女子,如水上初開的素蓮,她們有著不輸於任何多情才子的細膩婉轉,她們的歌聲似明珠撒落,就著細雨和風,一點一點的彌散開去。

聽雨畫樓,蘊得暗香迴夢來。那江南的採蓮女子,亦是踏著漣漪清波入得夢來。

《採蓮詩贈友看朱成碧》中這樣描寫那些美好的江南女子:

東家莫愁女,其貌淑且妍。十四能誦書,十五能縫衫。十六採蓮去,菱歌意閒閒。日下戴蓮葉,笑倚南塘邊。

這便是江南的女子,莫愁,莫愁,她並不是某個具體的人物,而是萬萬千千樂府中理想女子的化身,此處引的又是南朝梁武帝蕭衍詩《莫愁歌》的典故了,那歌中寫到:

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織綺,十四採桑南陌頭。十五嫁為盧家婦,十六生兒字阿侯。盧家蘭室桂為梁,中有鬱金蘇合香。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珊瑚掛鏡爛生光,平頭奴子提履箱。人生富貴何所望,恨不嫁與東家王。

蕭衍,南北朝傳奇般的國君,史書中稱他是“六藝備閒,棋登逸品,陰陽緯候,卜筮佔決,並悉稱善。……草隸尺牘,騎射弓馬,莫不奇妙。”

這樣一個文滔武略均有過人的男子,他筆下完美的女子又是怎麼樣呢,正如詩中所寫,十三能織綺,十四採桑,而我們的採蓮女卻比她更美好。

她定然是美的,水覆空翠色,花開冷紅顏,她卻是其貌淑且妍,只嫌脂粉汙顏色。十四能誦書,十五能縫衫,十六便能採蓮去,葉深繁處,菱歌意閒,隔水笑拋一枝蓮。

這樣的女子,怎能說她不可愛?眼神清澈若水,愛恨均是單純,她會於南塘邊笑意靨靨,也會有惘然有所思,堵塞不能言的哀思,更會有心苦如煎的痛楚。比起那恨不嫁與東家王的莫愁,她又勝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