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2 / 4)

小說:錦瑟華年誰與度 作者:無組織

灩旖旎的畫,是悄然泛開在古今讀書人的心中的一朵心花。南社,是辛亥革命前後著名的文學團體,1909年由柳亞子、高旭等人在蘇州成立。社員以詩歌活動為主,吟詩寫文,倡導*。活躍在南社的姚光先生除去寫下的革命詩句,也與妻子王粲君詩詞唱和,用深情和雋永寫下這首雅緻且溫馨的情詩。

早些時候清代女詩人席佩蘭《壽簡齋先生》詩寫過:“綠衣捧硯催題卷,紅袖添香伴讀書”。那時計程車子曾有絕世佳人的四標準:“色期豔,才期慧,情期幽,德期貞”,佩蘭正是色豔,才慧,情幽,德貞。佩蘭與夫君孫原湘同拜清代名士袁枚門下,又才情高致,深得袁枚賞識。“掃眉筆上也生花”的佩蘭自然可與孫原湘“紅袖添香伴讀書”,詩文交流,切磋學藝。所以原湘筆證:“賴有閨房力學舍,一編橫放兩人看”,閨房做了學舍,他執她的手,真好,於千萬人裡,可以遇見她,一編書籍兩人同賞。她為他沏下一壺暖茶,研磨捧硯,嬌語輕催題詩作畫;她有出塵姿容,剔透清靈的智慧,知他懂他戀他。為他圓滿了書生的夜讀,紅袖相伴士子的渴慕。

中國古典文學的情結,紅袖要與香伴。讀書的是才子,添香的是佳人。明代有幅《千秋絕豔》的畫作,6米多長的畫面上,繪寫了近70位古代仕女形象,其中有畫《西廂》鶯鶯月下焚香圖,題的是“梨花寂寂鬥嬋娟,月照西廂人未眠。自愛焚香銷永夜,欲將心事訴蒼天。”,月色之下香氣嫋嫋,悠長低迴氤氳。牆內是鶯鶯淨手焚香操琴,牆外是張生偷聽絃上佳人心底事。而金聖嘆道:讀《西廂》,必焚香讀之;必對花讀之;必與美人並坐讀之。說的是《西廂》到底還是書生士子“紅袖添香伴讀書”的情結不離。

十二)紅袖添香夜讀書(2)

紅袖添香,蠱惑而妖媚,得了解語佳人固然叫人欣慕,而書生這個詞,大多隻伴青燈和影,只能照見孤單和寂寥,有紅袖相伴終究只是一種渴望。清人魏子安《花月痕》中有“紅袖添香,眷屬疑仙”之句。卻叫人深覺可以為書生伴讀的添香的紅袖,說的不是人間女子,而是蒲松齡筆下“夜半來,天明去”的鬼狐仙子了。

蒲松齡,“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的才子一生不過也是科考場上的失意人。為著生計奔走在富人員外家中做個教書先生。夜裡,點一盞青燈,筆下生出諸多的鬼狐幻想。寫累了,一揉眼,竟聽得一聲輕語:公子~!一眨眼,原是個的俏麗女子立在身畔。知道麼,我等了你千年,那女子半掩了粉面,溫然淺笑道,眉目中均是嫵意。在她明媚的笑外,在那豔麗妝色的衣袖裡,包裹了修煉千年的聖潔與靈性。這一刻卻甘願折去羽冀投進清冷的月影裡,去擁抱他的失意與孤寂。做你的紅袖好麼?在深夜裡溫暖你的心,化去世態炎涼的給你的失意,撫平你眼角歲月的留痕,聲聲輕語拂過耳際。好,他伸出了手去擁她入懷,陪他談詩填詞,畫月對弈。“沒有誓言,不寄來生”,她只陪在他最失意的路上。

一聲雞鳴,一陣凜冽的晨風破門而入,夜色已去,晨曦透進窗稜,蒲生再睜眼,那情約千年的狐娘呢?紅袖難得,知已何尋,那知情解意的女子,只是他寂夜裡的一個美夢,伴著冷雨敲窗入得夢來,糾纏眷戀,不待他道盡相思,她便離去,從不多留片刻,空餘了他滿心的惘然,道不清是遺憾或是甜蜜。他終是搖了搖頭,一聲嘆息,奮筆又寫下這個夢裡的故事。

蘇秦曾有“頭懸樑”“錐刺股”的故事。看他一生的經歷:洛陽人士蘇秦,東奔西走四處謀職,一無所獲。家境的清寒,妻子為了生計,日日織錦,他看在眼裡也是心疼的,只是無奈的張了張口,想要和妻子談談自己的理想,在六國間如何用那“合縱”之計。織錦的妻子累了也煩了,對站在身畔的丈夫連眼皮也不曾抬一下。父母見他亦出口相罵。那樣的他還奢望什麼紅袖相知?倒是這等的刺激叫他指天立誓,定要出人頭地方可罷休了。這位戰國舌儒,何嘗不盼紅袖在側,添香伴讀。沒有紅袖,有了“頭懸樑”“錐刺股”,倒是可以心無別注,刻苦研讀。又是傷又是血,叫人看著心驚,到底只合用來勵志,不合讀書人的浪漫心境。我常會去想那終有所成的蘇秦,握著相印的他,該是冷暖自知吧,清燈之下停書罷筆的那一霎那,會想起了誰?

幽香淡去,紅袖難尋,我在寂靜的詩書裡,聽素弦和聲。紅顏也好,藍顏也罷,只盼字紙墨茶相隨,香夢沉酣。

一)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1)

《客從遠方來》

古詩十九首

客從遠方來,遺我一端綺。

相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