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2 / 4)

小說:曠野無人 作者:打倒一切

女兒身體內環境比你差得多,全靠精神撐著,她不

也活得挺好。

第18篇�認知日記�(4)

自從十四歲做血管瘤手術後,我常生病、住院。二十二歲那年,到廣州做內分泌檢查,醫生

很納悶

:少小甲狀腺功能低下、內分泌嚴重紊亂的病人,往往智商身高體徵發育都滯後,多為痴呆

兒或侏儒。而這個病人雖然二十二歲身體發育尚不完全,但身高有一米六五,智商大致正常

,怎麼

解釋?此後住院,我成為內分泌病區的教研病例,中西醫專家、醫學院學生包括外國留學生

都來調看病歷,診問實驗,切磋技藝。折騰了三個月,找不出甲低病因。醫生建議我長期病

休。單位領導特來廣州慰問兼通知:按規定,生病半年以上不能正常工作者,必須吃勞保,

你出院就去辦勞保手續吧。

由於十幾歲就因內分泌落下病,我沒有長過青春痘,也沒鬧過青春期躁動症。從某種角度可

以說,我不曾擁有青春。我不懂得什麼是青春的滋味。

我生命的春天總與疾病、死亡緊密相連。在我個人的潛意識、神經遞質、精神層面中,“春

”的種子未曾萌芽就死去了,死因不明。從小到大,我沒有追求過完美的生命。在我的心目

中,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完美。有人說,沒有生過孩子的女人,不是完美的女人。我沒有想

過要生孩子,更沒有想過要做一個完美的女人。

很小的時候,我就從疾病、死亡中意識到殘缺,而這樣的殘缺是無法補足圓滿的。殘缺是人

生恆態,殘缺於人有益。我願意面對殘缺。殘缺有它無可替代的美。不知殘缺,怎知何為圓

滿?

上午到深圳北大醫院開抗抑鬱藥。掛的是李博士的專家號。說起了寫這本書的事。

近來不

斷聽說各地都有抑鬱症病人自殺,自殺者有大學生、中學生、老師、官員、企業家、記者和

心理醫生!中國抑鬱症高危人群在哪些領域?有人說:現在的孩子心理太脆弱,遇到很小一

點不如意的事就自殺。我想,大概是“駱駝背上最後一根草”的效應。我書中正要做幾代人

()好看的txt電子書

精神狀態變化之比較。

論個子,我一米六五,我媽媽一米六一,我外婆一米五六,我曾外婆在一米五五以下。可謂

一代比一代高。但論精神、心理承受力,那明顯是一代比一代脆弱。這是怎麼回事?

李博士說,他也得過抑鬱症。

怪不得他能迅速判斷我是抑鬱症。他說他們這個專業的人都會支援我寫這本書。他被抑鬱症

困擾了六年。前三年症狀不明顯,那時他正在讀博士,只覺得自己不太對勁。後來調到深圳

,情況加劇,出現早醒症狀,這是明顯的軀體化抑鬱訊號。他這時恍然大悟:抑鬱症!立刻

服用抗抑鬱藥物,一年多之後,恢復健康。他受過抑鬱之苦,所以他更敏銳,非要追問我失

眠的具體症狀。

凡丁來電話,聽說外婆在醫院唸叨“來不及了,來不及了”。她在想我們。凡丁打算

明早9點上火車,趕去看外婆。我也很想很想去,凡丁怕我受刺激抑鬱症復發,力勸我不要

去。我們在電話中討論,要不要告訴媽媽?還是不說吧,這是抑鬱症的高危時期,我們要保

護她。

2006年4月11日

連結

《家庭醫療保健叢書——抑鬱症》摘錄

抑鬱症屬於鬱症。而狹義鬱症是指由於情志不舒、氣機鬱滯所致,以性情抑鬱、

胸悶肋脹,或易怒欲哭、多愁善感、心疑恐懼,或咽中如有異物梗塞,失眠等表現為特徵的

一類病症。

《靈樞·本神》:“憂愁者,氣閉塞而不行。”《靈樞·口問》:“恐哀愁憂則心

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

華軸雲按雲:“鬱則氣滯,久必化熱,熱鬱則津液耗而不流,升降之機無度,初傷氣分,久

延血分,而為鬱勞沉痾。”

林佩琴《類症治載·鬱症》有“凡病無不起於鬱者”,“百病皆生於鬱”的論點,因此治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