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餘手的賣單成交,金額接近2億,是所有成分股中耗費資金最大的一筆。
“現在160,有人在159的位置掛出20手,在158的位置掛出50手,在157的位置掛出200手。”交易員們飛快地向鍾石彙報道。
除了這些手數的賣盤之外,其他的都是一手、兩手等手數,交易員們根本就懶得報數,因為在隨後的買入當中,這些小手數的賣盤就會如同秋風掃落葉一般地被徹底掃清。
之所以這樣報出手數,是因為依照價格優先、數量優先的條件,在撮合的時候買入一方最先成交的是報價為157的沽單,等這些沽單消化完之後,交易所的成交系統再撮合報價為158的沽單,然後是159等。
所以如果在157的200手沽單掃不乾淨的話,那麼即時的報價就停留在157的價格上。而炒家就可以趁機再轉頭開出更低的手數報價,一步步地壓低價格。
這是賣方在攻擊時候的伎倆,而如果換做攻擊一方是買方的話,則是在高位設定大量的買盤,抬高成交的價格,使得對方賣出的成本增加,等到平倉的時候不得不以更高的價格買入。
“157,吃進!”
對於報價,鍾石的眼睛眨都沒有眨一下,就果斷地下了命令。200手的滙豐控股,就是1256萬港幣,而如果要再把價格抬升到160的位置,還要掃清其他兩個價位上的沽單。
157的報價很快被執行,只是在成交之後,股價並沒有上升到上面一個層面,空頭又緊接著丟擲了400手的賣盤,在這裡,他們佈置了大量的防線。
有人會問,如果空頭在更低的價格賣出手數更大的股票,豈不是在成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