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或者良莠不齊,那是兵曹們的事情了,就讓他們按照律法、走正常程式去查。
第二批交給幷州兵曹的,是杜正這些人。李多祚一口咬定這些人是“護民有功”的功勳衛士。
兵曹參軍帶著人查驗了一番,發現杜徵等人個個骨瘦如柴面黃肌瘦不是帶傷就是患病,站都難站穩。要是把他們帶回幷州都督府查問,還得增派人手伺候醫治他們。萬一死幾個在幷州都督府裡,還要惹一身麻煩官司。
李多祚雖然無權干涉幷州都督府執行軍法,但他這個四品中郎將好歹有些份量。於是正當忙得焦頭爛額的兵曹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順水推舟的就認了李多祚上報的名單,給杜徵等人記上了“軍功”。
杜徵等人自然是如釋重負歡呼雀躍,對薛紹感恩戴德,然後安心的歇養治傷去了。
剩下的第三批小村莊裡的亂兵們,薛紹請李多祚努力將他們藏兩天晚些時間再報。反正兵曹們剛剛接了這麼多活兒,一下忙不過來。
李多祚滿口答應了,派了自己的心腹去監管這些亂兵的營地,嚴守訊息。薛紹還費了一番心力打聽牛奔的下落,沒有任何收穫。這個莽人好像就平空蒸發了一樣。
薛紹多少有一點失望和難過。
這一忙,就又忙到了下午。
一路顛沛流離又忙了個通霄,薛紹真是累壞了。勳一府的營地離這裡還有七八里路,薛紹實在不想奔波了。這附近有不少準備用來收容百姓的行軍帳篷,薛紹飯都顧不上吃了,隨便挑了一間空帳篷鑽進去倒頭就睡,睡了個昏天黑地。
李多祚則是回了勳一府營地,他這個中郎將還有別的軍務要料理。
回去之後,李多祚越想這回事越覺得不安穩,尤其是薛紹說的“長安開戰”那四個字,就像四座大山似的壓在他的心頭。
歸根到底,李多祚是個一板一眼的“本份人”,他不像薛紹那樣靈活多變習慣了不按規則出牌。
思之再三,力求穩妥的李多祚,總算想出了一個“萬全之策”。
入夜之後,李多祚派幾個心腹衛士從勳一府大營裡秘密拖出幾車舊軍服,讓那些小村莊裡來的亂兵們換上。然後李多祚鄭重的叮囑他們,一定要死死咬定這是他們自己的軍服,死死咬定自己從來沒有做過逃兵——不然就真的死了!
李多祚幹這些事情的時候,薛紹正在帳篷裡打著震天響的大呼嚕,吵得不遠處同樣在這裡落戶的百姓們都無法入睡。
兩條人影悄無聲息的越過了附近巡邏的衛士眼線,出現在了薛紹的帳蓬外。
一個身材魁梧穿著一身鎧甲,另一個體態婀娜戴一頂黑紗宮闈帽。兩個人靜靜的站在帳外,傾聽薛紹的如雷鼾聲。
“沒錯,是他!”
〖
第226章 借刀殺人
下午時分薛紹等人回到了程務挺的軍隊駐地。戰場已經差不多清理完畢,百姓和傷兵也都得到了一些不錯的照管。
程務挺說,明日清晨時分他就要動身回朔代二州,主持那裡的邊防軍務。這些百姓得要送回幷州,由幷州大都督府負責安置。同時,這許多的敗兵都曾是朔代二州的駐軍,也是隸屬於幷州大都督府麾下的,現在一樣要回歸併州。
兩撥人馬,得要分道揚鑣了。
程務挺倒是仗義,他借給薛紹兩百精兵做為沿途護衛,另給了一些從突厥人那裡剿來的戰馬、糧食等物,讓薛紹能夠順利的率領這些敗兵和百姓回幷州。同時,薛楚玉等五個人不是他程務挺的豐州軍麾下而是右衛親府的人,現在也該回去了。
當天,兩撥人馬就分了開來。程務挺很仗義的讓出了自己的營地給薛紹麾下的百姓們住,自己帶軍隊去露天駐紮了。次日清晨,薛紹與薛楚玉等五人率領人馬一路南行,程務挺而是揮師北去。
現在薛紹不用擔心路上再遇到突厥騎兵了。朔代二州已經光復,這兩扇國門有了程務挺麾下的豐州精銳大軍鎮守,絕對能夠令人放心。其實現在程務挺手下的人馬,比當初的朔州都督曹懷舜與代州都督竇懷愆任何一方的人馬都要少。那兩位敗軍都督手下的人馬加起來,幾乎是程務挺的三倍。
可是他們偏就喪失辱國丟了城池,程務挺的大軍一來,突厥人就不戰自退,朔代二州自動光復。
這就叫,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薛紹心想,武則天素來就有識人之能,她的眼光還真是不錯,程務挺的確是一員相當出色的大將,要說統帥也不為過。而且程務挺一介武夫頭腦比較簡單,不像那些仕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