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該發生的事情原來可以這麼容易就發生的。周雲其終於明白葛飛是壞在誰的手裡,為什麼被打,是被誰打了,想不到自己會成為第二個葛飛。
有人輕輕地推門進來,周雲其一看,卻是吳蝶!她還好意思來?周雲其看著她,那雙曾經脈脈含情的眼裡現在滿是不安。她坐在周雲其對面的鋪位上,一副很無助的樣子。
半晌,她開口了:“他叫小虎,是我以前在舞廳裡認識的,對我很好。那時侯,沒有人對我好,只有他……”吳蝶說著,嗚嗚哭了,“我已經和他分手了。他說過不再幹涉我的生活,再不會打我的朋友。我知道對不起你,我叫小虎來向你道歉,我不知道他會打你的……”
吳蝶絮絮叨叨地說著,周雲其卻什麼也不相信,也不想聽。他只是想,明天應該好好地向高平道一個歉,認認真真地向他說聲對不起。又想:高平,你的“醇酒亭”倘真造成了,你現在還會記得請我嗎?
風物是秦餘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一首《春曉》,奠定了唐代大詩人孟浩然的詩壇大腕地位。公元729年,40歲的孟浩然離開家鄉襄陽(今湖北襄樊),到當時的京師長安考進士,一身才氣的孟浩然想著憑自己的水平,眼前的功名是手到擒來。沒想到,孟浩然洋洋灑灑的一腔肺腑之言,換來的竟是名落孫山,連一個小進士也沒撈著。孟浩然頓時心灰意冷,黯然離開長安,從此再不問功名事,以一介平民之身終老江湖。
長安回來後,深受打擊的孟浩然心情鬱悶,心想在家也是無聊,乾脆出去散散心吧。他先到武漢,碰到了剛剛從四川遊玩回來的李白,兩個人在黃鶴樓上喝得酩酊大醉,興高采烈地李白乘著酒興高吟一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聊聊數語,情深意切,卻又大氣磅礴,孟浩然聽後號啕大哭,心中的怨憤之氣一掃而光。之後,心情舒暢的孟浩然南泛洞庭,登臨廬山,東下金陵(今南京)和揚州,不久來到了美麗的吳越之地。過杭州,經紹興,走金華,孟浩然一路南下,準備到剡溪溯流而上,去新昌遊覽大佛寺,順便到李白說過的天台山去看看。
這一日來到浙西的武陽川渡口,天已黃昏,孟浩然就在渡口邊的一個小村裡借宿。讓孟浩然意外的是,在窮鄉僻壤的這個小村裡,儘管沒人知道孟浩然是誰,大家對他卻好得很,孟浩然受到了無微不至的照顧。這裡古樸的民俗,尚義好客的風尚,濃郁淳厚的鄉情,深深感染了孟浩然,他在這裡連住三天,臨行前寫下了並不怎麼著名的《宿武陽川》:“川暗夕陽盡,孤舟泊岸初。嶺猿相叫嘯,潭影自空虛。就枕滅明燭,叩舷聞夜漁。雞鳴問何處,風物是秦餘。”孟浩然可能不知道,他夜宿的武陽川渡口屬武義縣境,隸屬當時的婺州。武義縣剛於公元 691年武則天當政時設定,還沒有孟浩然的年紀大。據說武則天執政時,新設郡縣都要冠以“武”字,因為縣東有百義山,所以就叫“武義”。孟浩然絕對沒想到的是,他是武義縣設縣以來蒞臨的第一位全國知名人物,千百年來,武義縣人民始終感激他,他的“風物是秦餘”五個字一直作為武義的金名片在全國散發。這不,因為這五個字,1996年,畢業於上海國際商學院的沈志中,也毫不猶豫地在畢業時選擇回家鄉武義就業。
當初孟浩然夜宿的武陽川渡口在哪裡?距現在的武義縣城有多遠?這些都已無從考證,或者它在南門腳渡口,或者在西門頭渡口,也或者在白洋渡渡口。今天,原來的渡口都已建造了漂亮的大橋,武陽川也已更名為武義江,其中穿越武義城區的支流叫作熟溪。據當地老人說,當年這一帶青山逶迤,田地肥沃,莊稼年年因溪水灌溉而成熟豐產,所以叫“熟溪”。熟溪上有一座千年廊橋是國家保護文物,也是武義的標誌性建築,在孟浩然那個時候應該還沒有建,否則大詩人就可以從橋上安然而過,也沒有夜宿武陽川的事了。
熟溪廊橋長140米,寬6米,有十墩九孔,造型非常雄偉,很有東方神韻。整座橋雕樑畫棟,青瓦黑簷,廊橋中間,有一個高大的亭閣,形成了富有意韻的重簷亭閣廊橋。沈志中喜歡在微雨稠密中,輕步上廊橋,從熟溪邊轉向橋頭,踏上古老的石階,走過威武鎮守的一對青石獅子,過橋頭照壁,在黑簷粉壁下,是兩扇敞開的厚重朱門,門上掛有一對漆黑鐵環,能感覺千年歷史撲面而來。頂上有粗黑“熟溪橋”三字,蒼遒有力,筆掃千軍。橋裡面是硃紅色的柱子,硃紅色的欄杆,橋頂部蓋著小青磚小瓦片,屋簷下,懸掛著的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