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郵報”打出了三十分,在評論之中表示,“真正讓沃爾夫岡…彼德森執導的‘特洛伊’成為好萊塢近年來最糟糕的一場災難的原因是:乏善可陳的場景設定和劇情框架,被嚴重忽視的人物塑造,胡攪蠻纏一無是處的劇本,還有將荷馬的‘伊利亞特’徹底毀於一旦的無腦故事……”
作為好萊塢代表雜誌的“綜藝”則如此評價,“從戰爭場面來看,彼德森的排程還是展現出了他的能力,節奏輕快,不拖泥帶水,將男人的戰鬥發揮到了極致;但問題就在於,觀眾始終在‘這是誰的故事’和‘布拉德…皮特的臀/部’之間來回掙扎,一眾角色的個性缺乏令觀影結束之後所有人都一頭霧水。”三十五分,這是他們所打出的分數。
羅傑…埃伯特在“芝加哥太陽報”上釋出的評論也不例外,“電影迴避了希臘諸神的存在,將英雄演變成為動作電影的陳詞濫調。問題就在於,我們已經厭倦了電腦的軍隊。”僅僅三十八分的評論也糟糕透頂。
可以明顯看到,一片罵聲之中,“特洛伊”的媒體綜評十分慘烈,大片大片鮮豔紅色的差評簡直觸目驚心。事實上,在首批評論之中,二十四家媒體之中足足有十四家媒體給予了差評,而後六家媒體給予了中立的“混合評價”——也就是好壞參半,僅僅只有四家媒體給予了好評。
“舊金山紀事報”冒天下之大不韙給出了滿分一百分,讓所有人驚愕一片,“這絕對是好萊塢歷史上最為出色的史詩電影之一,這是一部非常養眼的電影,包含了頂尖的演員卡司和引人入勝的故事。”
“洛杉磯時報”也給予了支援,不過分數顯然保守多了,給出了七十五分,“‘特洛伊’顯然比不上‘角鬥士’,更不要說缺少了一個奧斯卡級別的編劇。但,在盛夏電影天堂到來時,我們為什麼要放棄一部視覺大餐禮物呢?”
“西雅圖郵報”則評論說到,“在這場轟轟烈烈的、聲勢浩大的史詩電影之中,他們混合了打鬥場面的恢弘和情感聯絡的緊密,榮譽和痴迷、浪漫和男子氣概,以此來展現戰爭的魅力和愚蠢。”八十分的評價也顯然給予了重大肯定。
“好萊塢報道者”的評論著實耐人尋味,“娛樂史詩,眼睛大餐(eye。candy)。”顯然,他們把布拉德在電影之中的大量/裸/露戲份當成了宣傳重點,包括奧蘭多…布魯姆、艾瑞克…巴納、黛安…克魯格等演員也都展示了自己的好身材。最後,他們給予了七十五分。
這就是首批評論之中僅有的四個好評了,在一片疾風驟雨的批判聲之中,顯得形單影隻、孤立無援。在萬眾矚目之下,“特洛伊”閃亮登場,但結果卻令所有人大跌眼鏡,一片差評更是出乎意料——如果說“後天”的兩極分化是商業電影的典型走勢,那麼“特洛伊”陷入了差評漩渦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了。
最終,“特洛伊”的媒體綜評暫時定格在五十一分——由於“舊金山紀事報”的慷慨,這讓電影的首輪評分驚險過半,沒有陷入更加窘迫的地步。可即使如此,這還是讓華納兄弟上上下下一片錯愕。
“特洛伊”的媒體綜評甚至比“後天”還低?這簡直是……慘絕人寰的噩耗!
西洋鏡影業更是一片慌亂,雖然塔克不斷地自我安慰著,評分和票房的影響不是直接的,影評人對票房市場的影響力也是有限的;但是媒體綜評的一片差評已經讓他們陷入了無比被動的局面,更糟糕的是,在現在的情況下,他們能做的事情也十分有限。除了宣傳,還是宣傳,只能寄希望於強大的卡司陣容,吸引足夠多的觀眾走進電影院。
瑞恩清楚地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後悔藥,雖然他對於高投資高成本的作品一直十分排斥,但他卻十分清楚地知道,高風險就是如此,要麼大獲全勝,要麼一敗塗地。既然已經做出了選擇,“特洛伊”木已成舟,與其後悔,不如全身心投入宣傳——至少首映週末現在才剛剛到了週五而已,在媒體綜評的影響進一步發酵之前,儘可能地吸引更多觀眾走進電影院,這才是正道。
更何況,影院分數、爛番茄網、imdb都還沒有出爐,觀眾的反饋依舊是他們的救命稻草。
誰也沒有想到,“特洛伊”和“後天”的首輪媒體綜評對決,居然會是後者取勝,這確實是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結果。不過,對於暑期檔來說,媒體的評論從來不是他們的目標,就好像“後天”的媒體綜評僅僅只有六十四分之後,依舊取得了票房大捷一樣,“特洛伊”的目標也鎖定在了首映票房之上。
伴隨著盛大首映式的隆重登場,五月第二週迎來了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