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2 / 4)

小說:國殤 作者:匆匆

中國軍的底牌。為迫使29軍就範,香月清司於19日22時發表宣告:“從20日午夜以後,駐屯軍將採取自由行動。”這樣,張自忠、,張允榮奉宋哲元命令,於19日23時簽訂了實施停戰協定的秘密條款,使7月11日簽定的墨跡未乾的條款更進一步。其內容為:為實現7月11日簽定中的第三項,約定實行下列各項:(一)徹底彈壓共產黨的策動。

(二)對雙方合作不適宜的職員,由冀察方面主動予以罷免。

(三)在冀察範圍內,如其他各方面的設定機關中有排日色彩的職員予以取締。

(四)撤去在冀察的藍衣社、CC團等排日團體。

(五)取締排日言論及排日的宣傳機關,以及學生、群眾的排日運動。

(六)取締冀察所屬各部隊、各學校的排日教育及排日運動。

又,撤去在北平城內的37師,由冀察方面負責實行之。

20日5時,宋哲元根據上述屈辱條款,釋出瞭如下命令:一、在北平附近的37師自今20日開始在西苑集結,應於明(21)日集結完了;二、為了對上述集結進行警戒,置石友三部隊一部幹八寶山附近,待37師集結完了後翌(22)日撤退。

當日下午3時,北平日本特務機關長松井訪問宋哲元,商定“37師撤退保定附近,由趙登禹部隊接防”。宋哲元等為保持地盤最終完全答應了日軍提出的喪權辱國的條件。

7月22日,剛由廬山返回南京主持抗戰的蔣介石收到宋哲元報來的電文。當蔣得知宋哲元繞過南京中央,單獨與日軍簽訂和約的訊息時,不禁拍案怒罵道:“娘希匹,不成體統!我已再三宣告倭寇不重信義,宋明軒仍一意孤行,大兵壓境之際不思備戰,撤除北平城防不說,還與日本人簽了和約,誰給他的這個權力?!”

蔣介石確實冒火。自事變爆發後,他已連電華北,表明了中央將傾力抗戰的決心,並多次提醒華北方面的29軍勿對日軍抱有幻想。尤其是16日後,日軍大批部隊頻繁調動,並於12日派遣香月清司就任華北日軍司令官,替代了患病的前司令官田代皖一郎,蔣介石更是認定了大戰隨時都將爆發,因而幾乎天天電示華北,並以過去數次日軍毀約為例,告訴宋哲元別太相信日軍,還是小心提防為妙。可到頭來,宋哲元自作聰明,還是揹著他與日本人簽了和約。

“告訴宋明軒,”蔣介石對跟隨他多年的“文膽”陳布雷吩咐道,“撤除北平城防是十分危險的,也是錯誤的,馬上要改正過來。

另外對日本人,要刻刻嚴防,步步留神,勿為所算。另外通知他們把協議簽定的經過迅速報上來。“

說完,蔣踱到窗前,沉吟片刻,補充道:“告訴王外長,再發個宣告,凡地方未得中央許可所籤之協議,一概無效。”

送走陳布雷,蔣介石心情仍舊煩亂。過去兩年,宋哲元奉他之命與日本人虛意周旋,每次對日本人讓步也是他默許的,可時至今日局勢大變,宋哲元卻再三抗命,步步後退,與中央背道而馳,如此下去,何以維持中央政策之一致,何以面對國人和西方諸強?!他感到這次再憑電文恐怕仍難奏效。當下,他召來了軍政部長何應欽,研究後決定,派參謀次長熊斌到北平,面喻宋哲元。

宋哲元得到訊息後,以探望多年的老部下為名,取得日本駐屯軍司令官香月清司中將的同意,由天津來到了北平,密談良久,宋哲元方才如夢初醒,瞭解到日軍用心險惡,也瞭解了南京中央政府真正抗戰的決心。

但此時為時已晚,日軍5個師團10萬餘人,已浩浩蕩蕩地進入山海關,撲向華北。平津城下,戰略態勢已發生根本性逆轉。

有利的戰機由於29軍的前後搖擺不定,已悄然從手中逝去。

等待29軍官兵的,是四面被圍的艱難處境和被動挨打的不利態勢。

7月26日,日軍北平特務機關長松井面見宋哲元,送交了給冀察當局的最後通牒。同時,日軍在廊坊首先向38師劉振三旅開火,大戰終於爆發。

27日,宋哲元拒絕了日方要求,同時聯合29軍高階軍官通電全國,誓要自衛守土。在宋哲元釋出通電的同時,北平四郊已淹沒在隆隆的槍炮聲中。

1937年8月12日,國民黨最高國防會議及黨政聯席會議定下了全面抗日大計,並推舉蔣介石為全國陸海空軍大元帥,以軍事委員會為最高統帥部,指導全國抗戰。中國國內在經歷了數十年屍山血海的自相殘殺後,終於迎來了槍口一致對外的一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