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部分(2 / 4)

復時被浙江台州兵在南京打得落花流水。此時做了督軍,坐鎮徐州,想把以前的勢力慢慢地恢復轉來,以便乘機而興。恰巧袁世凱死了,黎元洪繼任,張大辮見黎氏懦 弱可欺,就百般地要挾,黎元洪怕他專橫,真是百依百順。張大辮以時機不可失,一面私下調兵進京,一頭和康有為等定計,藉著三頭會議的名目,自己便乘專車進京。黎元洪不防他會復辟,還派人歡迎他咧。

張勳進京後,連夜同康有為等在六國飯店密議,次日即進謁遜帝溥儀,述明覆闢之舉。金梁等便上本勸進。這件事被瑾太妃聽得,大驚說道:“那不是玩的啊!咱們受民國的優待,在國亡之日不損一物,不死一人。就這樣的年年拿一筆優待費,大家吃一口安穩飯,也是心滿意足了,還去想什麼復辟不復闢呢。況且天下人民,共和已久,民心傾向民國,於我們清室早已置之腦後了。如今一旦舉事,全國駭怪不安,必至弄巧成拙而後已。倘若再失敗下來,不但優待費無著,怕有滅族之禍哩。”瑾太妃說首,瑜太妃也說:“溥儀年輕不知世故,你們應當教之,入那正軌才是道哩。”瑾太妃對太傅世續說道:“溥儀孺子,不識利害。他們雖然愛之,但這樣一來,反是害他了。

請你們三思而行。“這時兩太妃終竭力地反對,怎禁得世續等復辟的念頭正熾,想外援有張勳及各督軍,內有康有為、金梁等,大事在舉手之間就可以成功,何必多所疑惑,以至坐失時機呢。於是由世續、聯芳、梁敦彥、陳寶琛、辜鴻銘輩一班舊臣預擬草詔,佈告天下:準漢民辮去不究,留辮與否,悉聽自便。授徐世昌為弼德院正院長,康有為副之;張勳授大將軍,陳寶琛、辜鴻銘、瞿鴻機均加三級為北洋大臣;載洵貝勒都以王入值軍機。諸事定妥,由張勳率領大辮兵佩槍搶入,迫黎元洪下命令讓位與清室,自願上疏稱臣,奏牘手本一概擬就,只要黎元洪署名就是了。這樣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弄成復辟的怪象,也是民國人民放棄應有監督之權,兼之黎氏柔而無剛,才被宵小所乘。 當舉事的一天,瑾太妃堅執不從,她說:”與其看清室滅族,不如自己先死,免得無顏去見先帝。“後給眾臣和內監勸阻,張勳力保無他,瑾太妃終是不聽,大罵康有為逆賊,誤了先帝,如今又要來弄溥儀入圈套了;他害得清廷內部骨肉離異心還不足,必要弄得滅族才肯放棄呢。瑜太妃也再三地解釋不應復辟的利害關係。然那些喪心病狂的張大辮等,早已把木造成真楫了。

其時,北京城內重複龍旗招飄,立時呈現滿清舊時的氣象來。這訊息傳到各省,一班督軍也有事前已贊成的,有口裡附和的,有不出口而默許的;也有看風頭做事的,騎著牆看誰勝,就望誰那邊倒;也有幾個反對的。其時倒惱了一位在野的人。

此人是誰?就是清代陸軍三傑之一的段祺瑞了。他在袁氏總統上任,也做過內閣總理,因不給輿情,被人哄走。他身雖在野,威望尚在,於是便在馬廠誓師,聲討復辟黨張勳。通電全國,馮國璋首先響應,李純等和之,聲勢浩大。當下,段祺瑞率兵進京,把張勳的辮兵打得四散奔逃,張勳也躲入荷蘭使館;溥儀由英文教習莊士敦保護入德國使館。一場好事又復付之流水了。

這樣的又過了幾年,已是民國十一年了,人民把復辟的事也逐漸忘懷,清室也向民國政府宣告:前次的復辟完全出於臣下的主張,的確非出清室主意。民國政府也大度寬容,不加深究。溥儀因得恢復自由,並在這年的冬季實行大婚。但一個廢帝結婚,又有什麼輕重呢?不知當此文明日進,去古日遠,這種皇帝大婚的禮節可不復再見了。所以倒也是一種古禮上的紀念,很有記它的價值。然在溥儀婚時,很有一班人在輿論上極力反對,說民國時代不該有這樣舉動。其實,他們婚姻禮節於政治有何關礙呢?要知怎樣大婚,且聽下回分解。

第一百回 封閉清宮溥儀走天津 暢談風月全書結總目

卻說這年的陽曆十二月一日,是舊曆的十月十三日,上午十時,為遜帝溥儀的大婚吉期。到了這一天上,一班忠心耿耿的舊臣自然是十二分地忙碌了。當時,在那天的三更時分,即內監傳命,以鑾輿往迎新人。去的時候,從東華門出去,走北池子景山東街,過地安門,沿途都有軍警保護著。那觀看的人當然是人山人海,不消說的了。鸞輿出發之前,有馬巡保安隊、遊緝隊,是開路的先鋒。後面是一大隊京師的憲兵,都騎著高頭大馬,一嶄齊地行走著。憲兵過去,便是步兵一大隊,皆全體武裝,一個軍官率領著,也徐徐地過去。步兵的後頭是武裝警察,是京師警察總監處派來的。又有一大隊警察廳的軍樂隊,繼之以總統府的軍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