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部分(3 / 4)

小說:秀才的逆襲 作者:紅色風帆

且左良玉武將身份,雖然已經貴為寧南侯,可是對於文官還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懼意,文貴武賤的思想已經深入到他的骨髓。起兵這些天來,雖然屠殺掉無數的百姓,可是對於大明的文官,他沒敢下令殺掉一個。

不敢殺掉袁繼鹹,又不能把他放回九江,左良玉下令把袁繼鹹軟禁在舟中。然後召集軍隊,準備繼續沿江而下。

然而他的軍隊軍紀實在太過渙散,進入九江城內計程車兵們正**擄掠興奮的很,哪裡肯輕易的退出城去?

左良玉的軍令好久,還是有許多計程車兵在九江城內不肯退出來。這一耽擱就是兩天,而左良玉的病忽然重了起來。

弘光元年四月初四,就在左良玉大軍到達九江的第四天,寧南侯平賊將軍左良玉病死在九江之外的舟中。

左良玉,字崑山,山東臨清人,自幼喪父,成年後從軍。從軍早期的左良玉英勇善戰、屢立戰功,由一普通計程車兵積功成為了一軍的統率。可是後期的左良玉早沒了年輕時的血氣,遇到強敵只知道逃跑,對待百姓則兇狠如狼,燒殺搶掠,強逼百姓從軍,其做過的惡事比早期的流民軍差不到哪裡去。左良玉的一生,多次下過屠城的命令,死在他軍隊屠刀下的百姓不計其數。對外敵怯懦,對百姓兇狠,這就是左良玉以及他帶領的大軍!

左良玉死後,左軍諸將推左良玉之子左夢庚為首,以為順軍的前鋒已經到達九江不遠。經過商議後,大軍繼續東下,四月七日,左軍攻佔彭澤,四月八日佔領了東流。面對聲勢浩大的二十多萬左軍,沿江兩岸的城市根本不敢抵抗,生怕遭到左軍的屠城。

四月八日,左軍繼續東下,主力到達安慶,以總兵李國英為先鋒,兵鋒直指銅陵。

而此時,任思齊率領的艦隊自蕪湖出發,已經到了銅陵。這裡是預定的和左良玉軍交戰的戰場。

任思齊的岱山軍船隻眾多,近四萬人擁有八百多條大小船隻,所有人都是乘船,速度較快。

按照和黃得功商議的方案,任思齊的大軍部署在長江之南,負責抵擋左良玉大軍從長江南岸的進攻。而黃得功大軍則部署在江北,抵擋江北岸的左軍。至於左良玉的水軍則有兩軍水師一同對付。

左良玉大軍二十多萬,加上攜裹的百姓,加起來足有四十萬人,號稱“六十萬大軍”。這麼多人不可能全部走水道,而是船隊攜帶著物資輜重走水道,大軍則分佈在長江兩岸。

到達銅陵,任思齊下令一萬步兵立刻下船,在長江南岸佈下防線,阻擋左軍自南岸的進攻。八百多艘大小船隻則在靠近銅陵城的江面上結下水營,配合著北岸的黃得功軍把長江江道斬為兩端。

十幾只快船被派出,沿江而上,去探查左軍水師的動靜。而江岸上的步兵則緊張的佈置著防線。一隊隊計程車兵提著刀斧進入江岸的密林之中,砍伐樹木,然後拖回到江岸上。在一萬步兵的努力下,大營迅速的紮起。鹿角柵欄壕溝一應具有。在營地的邊緣還用竹木搭建了十幾個一丈多高的箭樓,每個箭樓上都有十幾個火槍手。

一百多門火炮從船上卸下,被運到江岸,黑洞洞的炮口指向西方。從倭國回來的船隊帶回了數十萬斤銅鐵,在梁九的督造下,岱山的工坊鑄造了三百多門火炮。當然這不全是那種動輒三千斤的紅衣大炮,其中大部分是數百斤的火炮。

就在部下軍隊緊張的佈置防線之上,任思齊帶著一隊親兵進入了銅陵城。(未完待續。)

第三百二十二章 銅陵

帶著一隊親兵,任思齊踏上了長江南岸。而銅陵縣城就在江岸三里之外,這是一座有著上千年曆史的小城,以產銅而著名。

銅陵所在有大明境內最大的銅礦,銅礦最早開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兩千年的連續開採也使得銅陵附近山丘到處都是坑洞,到處都是開採過後留下的痕跡。站在江岸上,極目之處,地表到處都是開採留下的疤痕。一些年代較久的礦坑表面生出了樹木植被,形成一片片小小的湖泊,倒也是道美麗的風景。

而新開的礦坑,則地表裸露,附近堆滿了褐紅色的亂石,看起來是那麼的醜陋。

經過兩千年的連續開採,露天礦藏早已開採殆盡,而深井開採的技術又十分落後,導致了銅的參量連年下降。雖然地下還蘊藏著大量的銅礦,可是由於技術的原因無法開採。

附近的地形又缺乏可耕的平地,現在的銅陵只是一個落後的小縣城。城裡的人口不到一萬,四下鄉野間所有人加起來估計也就兩三萬人,多是以開採冶煉銅礦為生的礦民。

任思齊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