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精華所在,取名“天子之怒”,取意天子震怒,必然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而是威力無窮的殺招,此招一出,天地變色,血流成河。
這三招劍法雖然簡單,但方天二人卻倍感學習不易,用了足足一個月,也僅僅是略微瞭解了其中的變化。方天內力深厚,倒是得了此劍法的四成真諦,而公孫燕由於內力較弱,於此等剛猛的招數僅靠聰明才智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只得其兩成真諦。但好在二人都已將招式的變化熟記如心,至於到底能夠修煉到什麼程度,就看兩人以後的際遇和修習的效果了。
這一天,二人又在谷底練武,先是“蘭花拂穴手”的拆解,後是“達摩三劍”的各自練習。因為“達摩三劍”威力巨大,二人沒有練到收發由心的境界,還不敢在兩人之間進行試招。
就在此時,天空之中飄落下幾朵雪花。轉眼之間,紛紛揚揚的大雪降落下來。
公孫燕不由嘆了口氣,不知不覺之間,竟然已經過了三個月了,算起來,如今已是進入臘月,眼看年關將近。也不知家裡如何了,是否還在到處尋找自己?
方天倒是沒有這麼多感慨,在他心中,只是擔心著兩個人,一個是師父,但現在不知道師父在哪裡,也無從擔心起。另一個就是海明月了,但想到她已經被救回師門,師門之中奇人異士甚多,想來她的傷勢已經無礙了罷。雖然心中擔心,但一來山高水遠,鞭長莫及,自己也實在幫不了什麼忙,也僅止於擔心而已。後來,又完全被那博大精深的武學所迷住,閒暇時間太少,即使偶爾念起,也是飛快地掠出了他的腦海。
這三個月中,方天的內功修為又有精進,內力越趨深厚,也越趨精純。這反過來也促進了他對武學招式的學習。
總之,在這三個月之中,方天收穫的太多太多。甚至包括感情上。
由於與公孫燕的日日相守,逐漸地心意相通起來,每一個眼神,都能瞭解對方的心意,感情也越發地醇厚,甚至濃得化不開來。但兩人心中卻始終埋著海明月的影子,以至兩人的感情一直處於朦朦朧朧的狀態之中。
由於下雪,兩人回到了山洞石室之內。
痴僧對二人道:“你們在這裡的時間已經不短了,特別是燕兒的父母不知道燕兒的下落,不知會有多麼擔心。但這幾個月對你們來說,實在太重要了。所以師伯一直沒有讓你們回去,如今,你們的武功已經大進,對達摩三劍的學習也只是差在領悟而已。師伯可以放心地讓你們出谷了。”
三個月的相處,三人都產生了深厚的感情,乍一說分離,人人心中難受,公孫燕更是輕聲地哭了出來。
痴僧道:“別哭,別哭!又是不要你們現在就走,等雪晴之後,你們再走吧。再說,師伯也要出谷,我們在江湖之上還可以常見的嗎。”
公孫燕這才止住了哭聲,當晚各自休息不提。
次日起來,天已放晴,只見山谷之中白雪皚皚,一片銀裝素裹,煞是美麗。
在另一個石室之中,痴僧推開了一個門戶,眼前現出一個通道來。原來還有另外一條通路。方天二人恍然大悟,想來不管痴僧武功多高,要想在那麼高的峭壁之上爬上爬下也是著實不易。
痴僧帶著二人從這個通道之中穿出,出口之處極為隱密,洞口被一塊千斤大石堵住,想來常人即使知道這裡有一個山洞也是進不來的。
出了這座大山,眼前是一條通衢大路。
痴僧指著那條路道:“這條路往東去,是廬州府,那裡一定會有你們公孫世家的產業,到了那裡再向家裡報個平安吧。師伯卻要往西而去,去見一些老友。唉……都已經五年不見了。”
分離的時刻終於到了。
望著痴僧遠去的背影,二人揚手作別。公孫燕心中暗想,師伯一定會到淑慧宮去看望師父吧?
第十四章 局勢
天氣很冷,方天和公孫燕一路運起輕功,匆忙趕路,都想早一點到達廬州府。
這廬州府即現今的合肥市,當然那時的城市規模趕不上現在,但在當時卻也是一個大城。
當方天和公孫燕趕到廬州府時,天已近黃昏。由於天氣寒冷,行人稀少,兩人運功走路,甚是迅速,不然恐怕沒有個三天時間是走不到這裡的。
公孫燕帶著方天輕車熟路地來到城南大街,在一家天源糧行前停了下來。此時天色已晚,街上已經看不到路人了,糧行也早早地關門歇業了。
公孫燕上前有規律地敲了幾下門,片刻,走出一個僕役打扮的人來。那個人警覺地看著兩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