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2 / 4)

小說:口號萬歲 作者:誰與爭瘋

個地方。什麼叫桃花島?桃花島就是我們每個學校,就是遠離熱鬧地方的一個地方,雖然遠離,但是正好可以練一種高深的武功,將來好去橫行中原。 問:金庸小說中武功起名的緣由的境界是什麼? 答:剛才我講到金庸小說中的很多細節都包含中國文化,其中就包括這些武功的名稱,這些武功的名稱包含了中國方方面面的哲學思想,像降龍十八掌就是從中國的《易經》中來的,無法翻譯;玉女心經,也無法翻譯;黯然銷魂掌如果沒有豐富的中國古典詩詞修養也沒法翻,因為它包含著人物的性格。楊過為什麼一打黯然銷魂掌時就威力無比?而且心情快樂時還不能打,必須是想念小龍女時打才行,這都包含著中國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問:談談金庸個人經歷與其作品的關係。 答:這是個大問題了,就是作家經歷與其作品的關係。金庸早年是個武俠小說迷,本身喜歡讀武俠小說,他和梁羽生在《大公報》時,每天他們倆就是下圍棋,談武俠,就是像我們現代大學生一樣。梁羽生本名叫陳文統,為什麼叫梁羽生呢?因為他崇拜白羽,後來很偶然的機會他們寫了武俠小說,就是在澳門有一場武術比賽,非常簡單,只有一分鐘的時間太極派的掌門人一拳把白鶴派的掌門人鼻子打出血了,然後比武結束。但是這麼一個小的擂臺比賽,卻給報紙很大的啟示,《大公報》反應非常快,馬上宣佈,本報第二天開始連載武俠小說——梁羽生先生的《龍虎鬥京華》。梁羽生這時還不知怎麼回事呢,然後報社馬上就讓他寫,寫得很受歡迎。後來又讓金庸寫,這是很偶然的一個機會,他原來並不想做這個,他原來做編劇,後來一寫,一發而不可收,就寫下去了。他一寫下去,自身的性格、興趣、經歷就在這裡體現出來了。我看一本傳記,他說金庸筆下寫了那麼多花旦,那麼多女性,從中可以看出金庸對女性的偏愛來,有的人經過分析,據說金庸年輕時,他追求過夏夢而不得手,因為那時夏夢是大明星,是香港一流的影星,而金庸只不過是一個小編劇,一個毛頭小夥子,看不上他,他可能把這種利弊都轉移到筆下的形象上,但是金庸本人是不承認這個說法的,因為金庸現在的夫人比他小20多歲。那麼後來金庸的作品越來越能看到與本人經歷的關係,雖然寫的是虛構的故事,但是那個境界,你看為什麼“文革”時他寫個人崇拜問題,寫專制集團的問題,寫“山呼萬歲”的問題,他寫了多少這些方面的問題,東方不敗、任我行是一個例子,日月神教是一個例子,洪教主是一個例子,有很多這方面的例子,星宿老怪是一個例子,溜鬚拍馬,歌功頌德,這樣的集團他寫了不少,這都和他現實的觀察有密切的關係,所以金庸雖然寫武俠,但是把現實的東西融和進去,這樣又不至於很侷限、很具體,又超越了具體的寫實小說。 (本人在各高校所作金庸小說講座基本上大同小異,特選北廣一場,取其比較全面且對話有代表性也。本文收入中國工人出版社《透視中國》一書。)&nbsp&nbsp txt小說上傳分享

金庸與國民文學(1)

國民文學,是現代民族國家建立和發展程序中,或明或暗地參與到意識形態構建、影響到民族共同體成員對於國家之想象的“現代性”文學。在中國,晚清以降,國民文學藉助各種現代媒體,展現出十分多樣性的格局。經過“五四”新文化運動,“新文學”逐漸佔據文壇中心,成為國民文學的主導。然而,通俗文學長期沒有消失,它們經過改良和演變,一直充當著現代中國國民的基本讀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家把通俗文學也逐漸納入計劃生產的軌道,形成大約30年左右的獨特的雅俗合流局面。20世紀80年代以後,在文學解放的口號下,新文學實際上仍然充當著主流意識形態的同謀者,而重新恢復市場獨立性的通俗文學,則呈現出比較複雜的面貌。其中席捲大陸的金庸的武俠小說,被許多讀者和學者從通俗文學的家族中剝離出來,成為中國當今文壇的焦點之一,引起長期的關注和爭議。這背後實際上存在著一個對國民文學的重新理解問題。本文試圖從國民文學的角度,探討一下金庸小說為現代中國讀者所構建的中國想象。 一 文化中國 金庸小說從文化角度確立了中國的民族國家形象,建立了一個磅礴宏偉的“文化中國”,從而贏得了不同政治立場、不同價值觀念的最大多數讀者。這是金庸小說的決定性魅力。 金庸小說的創作時間是20世紀50…70年代。與同一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下的大陸文學中那種有意否定傳統的傾向相反,金庸小說大力“弘揚傳統文化”,以傳統中國繼承者的面貌吸引了香港、澳門、臺灣和東南亞等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