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到了。為什麼會這樣,東方人有援兵,自己的援兵在哪裡。好不容易渡過卡其威爾河,現在又要退回去。
日耳曼騎兵執行著拜思爾的軍令,他們不甘心的後撤著,就連那些高傲自大的紅袍騎士也沒有半點猶豫,他們都清楚,一旦被對方主力騎兵拿下石橋,那北岸所有人都得覆沒。當然,那些陷入纏鬥中的騎兵短時間內無法撤下來,但現在能撤出去多少就撤多少,越是耽擱下去,越容易出大問題。發兵去救那些陷入纏鬥中的人,拜思爾也想這麼做,那裡可有一千多名藍盾騎兵呢,都是英勇的多瑙河子弟。可理智告訴拜思爾,絕對不能派兵,只能靠他們自己,這個時候,東方人就希望更多的日耳曼勇士留在北岸呢。千夫長們催促著麾下騎兵,看到有人去撿地上的箭矢,直接上去就是一腳,“趕緊撤,什麼都不要管,你這個蠢貨,想死在這裡麼?”
拜思爾下令果斷後撤,不到一刻鐘時間裡,約有四千日耳曼騎兵紛紛撤到南岸,而這個時候,大量的古鎮騎兵已經衝過來。當先一名銀甲上將,手持一把銀槍,宛如天神一般,長槍一抖,一名日耳曼勇士直接被刺穿。拜思爾有些後怕的吞了吞口水,他認識這個人,此人名叫楊再興,號稱騎兵修羅。在他手中,騎兵就像一群刺客,進退如風,銳不可擋。幸虧撤的夠快,否則真要被東方人一口吞掉了。楊再興緊皺著眉頭,看不出半點喜色,在他想來,這是重創日耳曼人的好機會,只要堵住石橋,將大批的日耳曼騎兵困在北岸,就可以全殲這股精銳騎兵,可是沒想到,對方指揮官如此聰明,當機立斷下令撤退。雖然心有不甘,但楊再興也沒有下令越過石橋,機會錯過也就錯過了,現在剿滅北岸殘兵最重要,總之,能吃下多少就吃多少,“分成六隊,兩隊連環馬,一隊換重騎搶,其餘三隊在石橋處集結,防止日耳曼人衝過來救援。”
五千騎兵,其中三千最為精銳的古鎮騎兵,其餘最多的是蒙古人,還有一些日耳曼人,在古鎮騎兵帶領下,這股龐大的騎兵迅速化成六隊。兩隊連環馬很快集結而成,開始對留在北岸的日耳曼騎兵發起衝擊。退路被堵,留在北岸的日耳曼騎兵已經慌了,不少藍盾騎兵和古鎮騎兵交過手,他們深知連環馬的厲害,所以他們放棄杜隆源所部殘兵,想要沿著卡其威爾河向西南方向逃竄,可是剛剛拉開一段距離,就看到前方出現一支騎兵,這支騎兵列著緊密的陣型,人手持著一杆黝黑的重騎搶。轟,有的人腦袋都快炸開了,前邊也被堵住了,剛想掉轉頭回去拼命,一陣箭雨落了下來,箭雨非常密集,連人帶馬伴著悲慘的嘶鳴,成片的倒下。
前有阻截,後有追兵,這下子可真是陷入絕境了。逃生無望,一些日耳曼騎兵的兇性被逼了出來,他們收住戰馬,揮舞著長槍大聲怒吼起來,“兄弟們,轉過頭去,跟東方人拼了,一命換一命,我們不虧。也要讓東方人知道,我們不是好惹的,殺。。。。殺了他們。。。。”
有人帶頭,日耳曼殘兵開始集結,他們沒有對重騎兵發起衝擊,在他們看來,和重騎兵對沖,是在做無畏的死亡。可是他們沒有拜思爾的頭腦,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他們集中兵力和連環馬展開對沖,才是最愚蠢的選擇。連環馬看似鬆散,但鐵索連環,陣型拉開,控制的範圍更廣,殺傷力也更大。騎兵的速度迅猛異常,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頃刻間,兩股洪流衝在一起,結果可想而知。日耳曼人想要拼命,真的衝上去後才發現,這是多麼的可笑。鐵索橫掃,騎兵刀掠過,戰馬被掛到,騎兵刀帶著寒芒收割生命,一把把騎兵刀太鋒利了,明明騎兵對沖,卻像收割稻草一樣。進入連環馬陣中之後,有鐵索收割阻攔,根本衝不起來,相反,連環馬卻能正面突襲。這是一場無懸念的戰鬥,看似機會對等,實際上是一邊倒的屠殺,連環馬配合重騎兵,再加上杜隆源率領幾百名殘兵幫忙,落在卡其威爾河北岸的日耳曼殘兵被一點點吞掉,當最後一名日耳曼騎兵倒在地上後,這場震驚神聖羅馬帝國的騎兵大戰終於落下帷幕。
拜思爾眼中飽含熱淚,那種痛苦撕裂了內心,他跪在河水之中,久久沒能站起來。河面漂浮著勇士的屍體,卻只能任由隨水流而動。秋風掃過,滿地蕭索,活著的人也在收穫的季節裡瑟瑟發抖。拜思爾明白,卡其威爾河之敗,會直接影響到整個伊斯特拉高地爭奪戰,最有把握的一戰,卻落得失敗而歸,對士氣的打擊是無法估量的。
卡其威爾河一戰,雙方集結兵力,圍繞著石橋附近,精銳盡出,最終兩敗俱傷,杜隆源所部幾乎全軍覆沒,拜思爾所部也付出了四千多勇士的性命。看似傷亡對等,可實際上拜思爾失去的更多,杜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