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也非常緊湊。學費便宜所以學生也多,大牛是有,但普通資質的學生也不少,畢竟公立大學和私立大學的精英教育還是有差別的。
至於他所說的學術包容之風,指的是校園躺椅上無家可歸的流浪漢。
今天陳渤要面對的是工程學院電腦科學系的學生,專業也對口。沒準就能忽悠到幾個小牛到公司裡來為他打工,要說到專業性,他拍馬都比不上,但要說未來科學技術的發展與走向,他的見解又讓這些學子難以企及。
“非常高興能在這裡和所有人分享網際網路的發展。”臺下烏央烏央地坐著大約有四五百位學生,基本滿座,陳渤在簡單的開場白之後直入主題。“眾所周知,雅虎網開創了網際網路的新模式,到現在為止已經8年的時間,依然是遵循著這條坎坷的軌跡。下一個突破性的創新點應該在哪裡?那我們今天就來好好探討探討!”
他今天選擇的主題是物聯網,這個話題並不老,剛提出來這個觀點不過幾年的時間,但是進展卻是緩慢的。為什麼?受制於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同樣也受制於網際網路使用者的基數。
大部分的網際網路公司至今仍然沒有擺脫盈利的陰影,網際網路的普及程度高的地方也只在發達國家,而發展中國家較好的也只是在東亞和東南亞。華夏是因為人口多,基數大,才會形成一定規模,進而才會形成網路公司裡的巨頭。
美國人口雖然不多,但普及率高,市場商業化成熟,再加上集中了更多的科學技術人才,所以起了個帶頭作用。人人都知道網際網路是未來,但不是人人都知道未來的網際網路到底長什麼樣,又應該從哪裡著手。
物聯網是網際網路的下一個發展階段,萬物互聯並不是隨便說說。
一輛汽車,一臺手機,甚至一支拖把一個垃圾桶都能連線到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