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前蘇聯元帥,李默真的不知道,歷史上希特勒就把前來主動要求合作的蘇聯將軍俘虜給送回了戰俘營。
李默還把現在和歷史的“巴巴羅薩計劃”仔細比較了下,分析了下,也有一些總結認知:
德國具備的優勢也對德國戰勝蘇聯新增了若干籌碼:
1。戰略突然性:
德國和蘇聯在1939年9月波蘭戰役前夕,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其後,蘇德瓜分了波蘭。直到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前夜,蘇德之間的經貿技術交流始終較為密切,德國甚至出售部分新式裝備給蘇聯。以示友好。為了隱蔽戰略意圖,德軍在向蘇德邊境秘密集結期間,準備舉行了歐盟軍事演習,造成蘇聯的錯覺。
德國在大張旗鼓、大肆宣傳,他們對英法的仇恨,製造德軍即將攻擊英法的假象:給部隊配發英國地圖,配備英語翻譯,準備登陸器材,舉行登陸演習。還宣稱要實行攻擊直布羅陀、佔領法國南部、進軍北非、以挪威為跳板進攻英國等作戰計劃,力圖把世界的注意力引向上述方向。
德國還以“訓練”、“換防”、“借道”等名目。在芬蘭、羅馬尼亞等國家境內調集德軍。蘇聯領導人以斯大林為首。雖然認識到蘇德之間爆發戰爭的可能性日漸增大,並採取了打造東方戰線、加強軍隊及邊境築壘等措施,但仍然存有麻痺大意的心態和僥倖心理、以及對戰略形勢的誤判,以為德國不會如此之快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