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永遠是普通大眾的心裡需求,特別是在戰爭的時候,大家更是需要一些獵奇的事情來分散緊張的情緒,美國的八卦之人紛紛猜測伊麗莎白的兒子到是地伊麗莎白和誰生的,如果不是因為戰爭,美國人無法去德國挖掘內幕,不然這些好事之人早就把伊麗莎白兒子的身世給查了一個底朝天,其效果比人肉搜尋還好。
……
伊麗莎白身為英聯邦元首,是理所當然的三軍統帥,英國皇室一般情況下是很少擔任政府實職的,但是非常時期又另當別論,所以伊麗莎白這個名義上的英聯邦元首開始履行實權,親自指揮英聯邦的所有軍隊開始對德作戰,當然伊麗莎白元首隻制定戰略方向的重大問題,戰術方面還是丘吉爾他們做主的,這樣伊麗莎白也不會觸及到丘吉爾的權力。
俗話說:“要想學的會,跟到師傅睡。”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徒弟要想學會師傅的全部本領,只有跟著師傅睡,才可能讓師傅學到師傅的本領。伊麗莎白做到了,連兒子都幫李默生了。
但是決定戰爭勝負的原因很多,並不是說伊麗莎白元首學了讀戰略戰術,就一定能指揮英聯邦軍隊縱橫馳騁,這個還要看本國的科技能力,士兵素質和士氣等等原因,但是正確的戰略戰術又是勝利的前提條件,再強大的軍隊,如果瞎指揮,也是必定敗亡的,法國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十多天就被德國給滅國了。
伊麗莎白元首的辦公室就變成了她的總指揮部,現在被地圖和沙盤擺滿了,同時還有無數抽調來的參謀人員,就連戰時內閣的幾個重要人物的辦公地讀,也都搬遷到白金漢宮,這樣可以更加方便聯絡和指揮部隊。
對於美國的戰略,伊麗莎白當然是希望美國直接出兵東,直接威脅德國腹部和產油國羅馬尼亞,可是美國不會這樣做,伊麗莎白也知道美國不能用自己的全部軍事力量去與德國死磕,這絕對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但是請求美國派遣艦隊到英吉利海峽來演習還是可以的。
美國人不會出兵,只有讓伊麗莎白這個英聯邦元首下令了,伊麗莎白元首下令在伊朗,印度,澳大利亞等殖民地的兵力和僕從軍五十萬人,其英軍十萬人,僕從軍四十萬人,開始在伊朗境內集結。
伊麗莎白也知道這些僕從軍的戰鬥力,所以根本就沒有打算他們能攻下德國佔領的羅馬尼亞,但這只是伊麗莎白的佯動戰略,如果能趁亂炸燬幾座羅馬尼亞的油井,也是不錯的,另外有這五十萬英聯邦軍隊陳兵伊朗邊境,哪麼德國就必須要在羅馬尼亞地區留下大量的兵力來防禦英聯邦可能出現的進攻。
這十萬英軍加上僕從軍四十萬,最少可以拖住同等數量的歐盟軍隊,其德**隊不會少於二十萬,因為羅馬尼亞對於德國實在是太重要了,而德國的裝甲師和飛機數量也會有相當的一部分被拖在羅馬尼亞。
……(未完待續。。)
ps:兄弟們給力,落葉拜謝了:
風的奢華投了1票
天狼——33投了1票
jerry1975投了1票
旅小竺投了1票
傾訴我一生的愛投了1票
七杯茶打賞了100起讀幣R640
第308章 伊麗莎白的戰略(下)
並且德國還不能立即就進攻伊朗的英軍,一是因為伊朗的北部是山地,地形極為複雜,英軍完全可以利用地形,節節抵抗,把德國的裝甲部隊拖在伊朗北部山區裡面,讓德軍進退維谷,到時候德國可是又多了一條戰線,這對於德國來說,是非常非常不利的多線作戰,不到萬不得已,德國絕對不會選擇進攻伊朗北部山區的英聯邦軍隊。
伊麗莎白元首這招毒啊!!!羅馬尼亞對於德國的重要性,是關乎生死存亡的大事,就算是羅馬尼亞地區的制空權,萬一哪天有幾架不開眼的英國飛機飛到羅馬尼亞油田上面丟幾顆炸彈,德國可就慘了。
英國強大的海運能力,兩週不到就讓這五十萬英聯邦軍隊登陸伊朗,然後大張旗鼓地對著伊朗北部的山區挺進。伊麗莎白元首為了增加這次行動的影響力,還親自發表了演說:
“……德國為了自己的利益,把戰火燒遍了整個歐洲,已經給整個歐洲的人民帶來深重的苦難,所有的歐洲人民都在納粹德國的鐵蹄下瑟瑟發抖,但神聖而偉大的英聯邦為了提高所有被壓迫被奴役的歐洲人民的反抗決心,凝聚所有歐洲被壓迫被奴役的人民的人心,決定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對德國實行戰略反攻,進攻地點將從伊朗北部開始,直接攻擊德國佔領的羅馬尼亞油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