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調主戰裝備的方式得到了加強,而且這兩個主力集團軍均已進入戰場,所以羅耀武沒有把得到的主戰裝備編入這兩個。
集團軍,除了將一部分提供給充當總預備隊的第二十六集團軍之外,其他的全部編入了幾支部署在錦州附近的新編集團軍。
這幾支新編集團軍都是最早成立的,從邊境一直打到錦州,還參加過圍殲韓軍。
集團軍的第三次會戰。
有入朝作戰經驗,戰鬥力在新編集團軍中絕對是最好的,官兵素質並不比主力集團軍差多少。
羅耀武的意圖也很明白,他要儘可能的武裝幾支實力不比主力集團軍差的部隊。
實際上,缺乏主力集團軍一直是東北軍的最大問題。
在東南方向上。
即便按戰區制改編之後,陳必時的東南戰區裡也有八支主力集團軍,王虞氓的華中戰區有六支主力集團軍,就連中原戰區也有六支主力集團軍。
雖然從絕對數量來看,東北軍並不吃虧,但是東北一直是主戰場,六支主力集團軍就沒得到過長足休整,作戰壓力大得多。
可惜的是,羅耀武無權組建主力卉也就只能在新編集團軍身衛下功從這也能看出羅耀武的基本戰術思想。
那就是拖,能拖多久就拖多久。
拖得越久,他得到的補充就越多,部隊的戰鬥力就越強。
與之相比,美日聯軍卻拖不起,因為美日聯軍不可能從拖延中獲得足夠的補給。
很快,帕特里奇也發現了這個問題。
中**隊的戰鬥力正在得到加強,而且補充速度非常快。
到七月十二日。
已經有兩個集團軍得到了足夠武裝一個裝甲師的主戰裝備。
拖下去的話,每天從山海關送到遼東戰場上的主戰裝備都能武裝一個裝甲師。
要不了多久,中**隊就能具備強大的突擊能力。
顯然,拖下去,美日聯軍離勝利將越來越遠。
這個時候,美軍的情報系統犯了一個非常嚴重的、甚至可以說最終影響了這場會戰結果的重大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