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矛盾就集中這個問題上。
雖然在戰爭時期,游擊隊武裝力量指揮權的問題不是很突出,畢竟在談判中,游擊隊答應接受統一指揮。更重要的是,只要羅耀武在,以羅耀武的威信,游擊隊肯定不會在作戰問題上製造麻煩。但是站在政治家的立場上,這是一個原則性的問題。特別是對中國的政治家來說,這是槍桿子聽誰指揮的問題。
說得不客氣一點,如果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游擊隊就有可能被視為敵人。
至少會被很多人當成一種潛在的威脅。
正是因為在這個問題上談不攏,所以游擊隊與中央的談判久拖不決。
這一局面,一直持續到七月十一日。
當天,羅耀武就發出了警報,即美日聯軍已經在前線做好了進攻準備,甚至有部分美軍主力部隊進入了進攻陣地,美日聯軍隨時有可能發動地面進攻。
受此影響,劉誠志在當天下午單獨找到了狄劭康。
毫無疑問,劉誠志的處境非常尷尬。
在這個時候,劉誠志提出了一個折中方案,即暫時擱置游擊隊指揮權的問題,仍然以現有的的方式指揮游擊隊作戰。至於游擊隊武裝到底聽誰指揮,等到打贏了這場戰爭,再談判解決。
對此提議,狄劭康沒有提出反對意見。
不管怎麼說,大敵當前,聯合對外才是重中之重。
只不過,游擊隊的指揮官卻不這麼看。
在羅耀武把這一提議反饋給游擊隊之後,幾個游擊隊長提出了一個要求,即中央政府必須以公告的方式,保證在戰後不會強行解除游擊隊的武裝,並且切實保證游擊隊員與游擊隊家屬的人生安全與個人利益。
說白了,到這個時候,游擊隊仍然不大相信中央政府的承諾。
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