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澳大利亞與巴西就有苦難言,因為在戰爭爆發之前,中國每年都要從澳大利亞與巴西進口數千億美元的礦石,為這兩個國家提供數百萬個就業崗位,為礦產企業提供數百億美元的利潤。受戰爭影響,中國不再從澳大利亞與巴西進口礦石,而且美國也不會讓澳大利亞與巴西向中國出口礦石,兩國經濟自然是雪上加霜,一蹶不振。
事實上,就連一些與中國關係密切的國家,比如俄羅斯,也受到了衝擊。
沒有了來自中國的廉價產品,俄羅斯的物價指數在戰爭期間升高了近一倍,使得大部分俄羅斯平民的生活陷入困境。在東北淪陷之後,中國就不再從俄羅斯進口石油,俄羅斯每年因此遭受的損失高達上千億美元。
其實,就連美國也不能例外。
要知道,在戰爭爆發前,美國市場上的勞動力密集型商品中,大約七成來自中國。沒有了這些廉價商品,美國人的生活受到了嚴重影響。就算美國政府在戰爭期間一再增加了社會保障,甚至透過發放戰爭福利的方式,讓平民得到實惠,但是比起以往,絕大部分美國人的生活質量都在下降。可以說,反戰的美國人中,很大一部分不是因為親人在戰場上陣亡,而是生活受到了影響。
當然,也有例外。
最大的例外就是日本。
可以說,對於臺灣當局的行為,日本最為反感,也最為憤怒。
別的不說,臺灣當局此舉,等於把日本擺到了不義的地步。雖然臺灣當局沒有宣稱日本是侵略者,但是在向北京當局伸出橄欖枝之後,等於承認了北京當局在北方戰場上的合法地位,也就否認了日本在佔領區內建立的軍管政權。
事實上,在這場戰爭中,日本平民更多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