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晨可是花了很大的攻防。不但是從各方蒐集來相關的資料,綜合了蘇*和西方同型別輪式步戰車的特點和優勢,還親自操刀,參與了相關的設計,並對其部分效能也提出來了相應的要求。
比如這款輪式步戰車的發動機馬力,江晨要求捨棄btr…80兩百五十馬力發動機的配置,將發動機的馬力提升到四百匹馬力以上。這樣一來,就會使得車輛的動力更加強勁,行進速度和透過能力也會大幅度增加,從而提高整輛車的效能。而且馬力的提升,就可以使得車身的可以攜帶更大的重量,這就可以裝備更厚的裝甲,攜帶更多的彈藥和人員。
至於這款裝甲車的地盤,則是借鑑了btr…80的八乘八地盤設計,不過江晨也根據他的知識和記憶,將地盤換成v型防雷地盤,這種設計可以使得車底減小受到地雷和路邊簡易炸彈的襲擊,保護車內成員的安全。而且這種v型防雷地盤,也極大的增加了車身的透過性,增加了越野效能。至於懸掛還是採取了獨立懸掛方式,這樣使得每一個車輪都能獨立適應路面情況,以適應複雜路面的行駛,增加透過性。
而且設計團隊也捨棄了btr…80的車輪輪胎設計,而是換成了,更加立體的全鋼絲子午線安全防護輪。這種輪胎的強度要優於btr…80所裝備的橡膠輪胎,而且這種輪胎也更加適應道路行駛,增加了透過性。並且這種輪胎還可以在擊中損壞後還可以以中低速度行駛,使其離開戰場,脫離危險。這樣就避免了因為輪胎受損,而使得車內成員下車更換輪胎,從而暴露在敵人火力下的危險情況。
因為發動機馬力大,加上是全驅動模式,所以這款裝甲車的機動性非常高。在江晨的要求下,這款輪式步戰車在公路上最大速度不能小於八十千米每小時,公路最大行程不得少於五百千米。越野平均速度不能小於三十千米沒小時,最大爬坡度不能低於二十五度。並且可可以透過多種複雜地形,或者極端環境。比如這款輪式步戰車只要要跨過一點五米寬的壕溝,透過零點四米的垂直牆等。這無疑是給整輛車的設計和研發工作帶來了困難,但是在江晨的明確要求下,研究人員還是想方設法想要達到這一要求。
至於車身,江晨則是借鑑了後世幾款非常著名的輪式裝甲車的設計思想,其中就有我們非常著名的09式,當然了,以現在的這個條件肯定沒辦法和09式相比,但是其設計思想遠比這一時期其它輪式裝甲車的設計思想要先進的多。其中最主要的一個設計思想,就是模組化設計。整輛車都採用模組化設計,由動力、傳動、行動、操縱、車體和上裝武器六個基本模組組成。透過不同模組組合,實現底盤多種變型,從而與多種戰鬥需求進行匹配、整合。而且採用模組化設計可以提高車族的互換性,利於後勤維修保障。江晨也是完全的借鑑了09式的設計思路,讓這一設計實習,提前幾十年得以出現。
而且在其它方面,這款輪式裝甲車,也是充分的採用了江晨的設計思想,或者說是綜合了江晨所竊取的後世09式的設計思想,在綜合了當前國際上先進的設計方向所綜合出來的產物。在江晨的要求下,這款輪式步戰車的全重不能超過二十噸,這樣的要求是為了減輕重量,增加其機動效能。車內乘員為車組3人載入員7人,正好一個步兵班的配置。其中車組三人,一人為司機,一人為車長,而另一人為炮長。採用國際輪式戰車標準的佈置形式,動力艙位於車首右部,駕駛員、車長位於動力艙左側,戰鬥室居中,後部為載員艙。載員艙設有觀察窗和射擊孔,增強了搭載步兵乘車作戰的能力和下車作戰時對他們的火力支援能力。
至於在車身的防護效能上,江晨要求,這款步戰車的正面裝甲防護能力,要在一百米的距離內,抵擋住二十毫米穿甲彈的射擊。而側面防護能要在一百米的距離內,擋住十四點九重機槍彈,和十二點七穿甲彈的射擊。至於全車防護能力最弱的頂部,同樣要在一定的距離內抵禦一定威力的爆炸碎片,和重機槍流彈的射擊。
而且江晨還定下要求,那就是在增加這款車防護效能的同時,車身的重量還不能有多大的增加,不能以增加防護效能來犧牲機動效能。所以這就又為研發人員增加了不小的難題。尤其是在裝甲材料的選擇研方面,讓相關研發團隊是一陣頭疼。
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輪式裝甲車輛的N種變形
至於在這款輪式步戰車的火力方面,江晨他們公司是沒有這個資格,也沒有這個能力的。不過有人有啊,那就是b17廠,江晨已經吩咐b17廠技術研發中心那塊,開始高這款輪式步戰車的配套武器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