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港漫影視改編熱潮
王啟年要執導《海虎》的訊息放出,業界一片震動。很多業內人士,紛紛開始把目光瞄準了港漫這個還未獲得充分開發的寶藏。
比如,珊珊娛樂公司的老闆徐珊珊派人搜尋到這套漫畫,通宵的把《海虎》系列漫畫看完。
“跟《蜘蛛俠》差不多的型別!”徐珊珊沉思片刻,“等到《海虎》正式拍攝,應該是明年才可以上映!用《蜘蛛俠》去對付它,估計不行了!”
每年中國電影市場的票房分賬進口片是有上限的,原則上,只有20部名額。絕大多數都被好萊塢佔據,當然了,國內電影行業為了減少好萊塢的電影引進數量,有時候,也會搞一點歐洲的電影湊數。大多數歐洲電影,引進都是撲街。
正是因此,每一部過審的進口片,都是非常珍惜名額。如果,誰要是大方的讓出了名額,競爭對手們,往往會笑死。
而且,進口片的名額,很多程度上,是有利益交換的。比如,歐洲的一些電影被引進中國市場,往往是出於政治目的,跟某某國家進行文化交流,可能就引進幾部對方的電影。
好萊塢的電影公司很多,進口片的很多名額,很多是公司之間的博弈。
比如,華納、哥倫比亞等等公司,很早就開始重視中國市場,採取的是在中國市場進行投資拍片,或是在技術方面進行合作,用以換取電影進口分賬電影的名額。
後來隨著中國市場的成長,好萊塢電影公司對中國市場重視。大量的合資拍片,換取進口片名額。這也是中國元素充斥好萊塢電影,以及中國電影越來越好萊塢化的主要原因。
本質上,哥倫比亞公司的《蜘蛛俠》在中國市場上映。又不是白拿到的,而是用其他合作利益交換出來的。按照計劃,《蜘蛛俠》安排在2002年上映。如果,改編了計劃,可能這部電影,就會被安排到明年上映。屆時一方面電影可能過時了,另一方面,則是3未必能順利拿到2003年的進口片額度。
正是因此,《蜘蛛俠》選擇的餘地不多,只能選擇在2002年上映。
“徐總,不如我們申請,也購買香港的熱門漫畫版權改編吧!”公司員工建議,“我覺得《黑豹列傳》就非常好!”
“《黑豹列傳》?”徐珊珊不解。
“風格非常接近於《海虎》,這部漫畫是馬榮成的天下公司旗下的熱門作品。連載過程中,請過了很多的主筆,《海虎》的主編溫日良也曾擔任過《黑豹列傳》的主筆!”員工解釋道,“《海虎》裡面,就有不少《黑豹》的影子!”
《黑豹列傳》這部漫畫,也非常適合改編電影。原本,劉偉強和鄭伊健組合,合作改編了《古惑仔》、《風雲雄霸天下》、《中華英雄》等等港漫電影之後。計劃要拍《黑豹列傳》。但後來由於種種因素,沒有改編這部漫畫。
其後。因為鄭伊健中途去了拍《東京攻略》這部大紅的片子,而沒有選擇與劉偉強一起去拍《黑豹列傳》。於是,《黑豹》就無疾而終了。
當然了,劉偉強跟鄭伊健這對組合分手後,也憑著《無間道》證明了沒跟鄭伊健合作,他依然很強。
兩者後來一直為此鬧矛盾。劉偉強覺得自己一手捧紅了鄭伊健,但鄭伊健不仗義,紅了之後,檔期忙的都沒時間跟他合作了。
鄭伊健則是反駁,說劉偉強檔期一樣很忙。他有空合作的時候,劉偉強又沒空了。
現在的鄭伊健確實紅的發紫,自從拍了《古惑仔》之後,在票房上幾乎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大有“為人不知陳浩南(鄭伊健),縱是英雄也枉然”也架勢。郭富城、劉德華、周潤發等等巨星陷入低谷,票房號召力未必能跟鄭伊健相比。成龍很多片子走海外路線,香港票房也越來越低。票房上力壓踩一腳的,也只有周星馳。
而鄭伊健這麼紅,還是劉偉強捧出來的!
劉偉強確實很能捧人,之前把第一次拍電影的鄭伊健,捧成了一線電影明星。而後來,《無間道》又把麥兆輝給捧的大紅大紫。劉偉強、麥兆輝、莊文強這個《無間道》組合,一度被稱之為“香港電影救市鐵三角”。
當然了,靠著《無間道》救市,顯然過於誇張。即使是21世紀,成龍、周星馳、徐克、劉德華、周潤發等人依然還很活躍,電影票房也非常高。只不過,由於成龍、周星馳、劉德華、周潤發等人,市場是全球化的。而《無間道》系列,還是堅守傳統的港片市場,所以,才被誇張的形容成救市之作。這個救市,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