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起前年時,有一次給林子送米去,在他一本課外書上看到的那篇冰心的散文《笑》,那種寫法,那優美的意境,立即撥動了林煙的心絃。慢慢地、慢慢地,他腦海又出現了另外兩個畫面:
兩年前的正月,林煙去看望生病的奶奶,他要回家來時,忽然聽到病床上的奶奶在叫,他答應著走過去時,奶奶的手從蚊帳中伸了出來,手很腫,有些抖,手中正顫動著十塊錢,
“林娃,把這十元錢拿去,買點學習用具什麼的,要努力讀書,你知道嗎?以前窮,未能讓你爸爸他們讀多少書……”
“奶奶,這是您看病的錢,我不能要!您那個時候的環境,能讓爸爸和叔叔們都識字,已經難得了,奶奶,您別自責!”
“林娃,拿去吧!好好讀書!”奶奶似乎沒力氣了,手垂了下來,錢掉在了地上……
還有,那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林木常講給兒女們聽,那是一個新學年開學,因為天氣不好,糧食欠收,又加上母親生病,父親不讓林木去讀書,林木就坐在門檻上哭。
“林木,莫哭,我這裡還有點錢,你拿去吧!”母親的手從破爛的蚊帳中伸了出來,瘦瘦的,把自己看醫生的錢遞給林木……
雖然這是父親講的,可林煙彷彿親臨了似的,他眼角竟溼潤起來。隨著細節的深動展開,林煙很快就寫了出來,把《奶奶的手》寫成了千餘字的散文。
果然,在接下來的作文課上,白老師一反常態——
“上個星期的作文寫得好的有好幾個,像秦冬羽、孔玲、李小雨、駱靜雪、肖中明,但寫得最好的,還是林煙,他的散文《奶奶的手》,不但真情感人,而且文筆優美,三個細節的深動展開,讓你猶如身臨其境,把‘我’對奶奶的哀思,把奶奶對後代的無私關懷,展現得淋漓盡致。由於時間的關係,今天,我只給大家讀讀林煙的這篇散文,請大家注意聽聽,看看別人是怎樣寫的!”
《奶奶的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雖然白老師對林煙立志當作家並不看重,但他還是把作文向其他老師推薦,當然,這於他的臉上也很有光,畢竟林煙是他正教著的學生。只是,接下來沒幾天,他又開始批評林煙了,依然不點名,反正就是“做人不要猖狂、不要自大,動不動就立志當什麼傢什麼家,那是不切實際的想法,好高騖遠……”
如果白老師這樣開場,說明他心情倒不壞,象是苦口婆心;如果他心情不好,不但聲音極大,情緒也十分激動,一開口的語言就帶著攻擊——“班上有個同學總是得意,寫得出幾個字講得出幾句話就飄浮起來了,不知道天高地厚!我給你下個斷言,你到時初中畢業證都拿不到!成天不務正業,不搞學習,畢業考試不及格就拿不到畢業證,就這樣個水平當什麼傢什麼家!憑什麼來當?我看當殺豬家還差不多!不過,當殺豬家都不很,因為你個瘦力弱!……”
教室裡在這樣的時候氣氛是獨特的,這氣氛把林煙緊緊包圍,同學們的目光反覆掃視,除少數要好的同學替林煙不平外,大都同學是看熱鬧的心態,當然,也有不少同學幸災樂禍,那都是林煙管紀律得罪了的。
那些時日,說真的,林煙很感謝秦冬羽、李志明、孔玲和肖中明,他們並沒因為老師批評而疏遠,相反地,在背後常給予支援和激勵,他們之間建立的友誼就顯得十分可貴,並且一直往後延伸著。
第63章:觸夢的青春(9)
第63章:觸夢的青春(9)
翻過年來,只剩下最後一個學期了,林煙雖然放棄了學業,但依然感到時間的緊迫,每個晚上,他都很晚才睡,有時為讀一篇好文章通宵達旦,有時為構思一篇文章而徹夜難眠。但他也越來越感到孤獨無助,幾個要好的朋友都在為升學艱苦努力,他們連吃飯的一點時間都在交流公式、在探討試題,林煙就象一個局外人,什麼遠大理想、什麼奮鬥目標,和即將到來的中考相比,已不值一提了。這個時候,林煙才深深地感到另走一條道路的艱難,山高路遠,一個伴都沒有,那心境該是何等淒涼?
時間一轉眼,已到了四月中旬,為迎接五&;#8226;四青年節的到來,縣教委決定舉辦一場全縣中學生作文大賽。大賽分小學、初中和高中三組,先是各學校自己比賽,選出最優秀的一名到縣裡參賽。對學校的比賽,林煙全力以赴,參賽的作品交上去後,他滿懷信心,對自己去縣裡參賽,根本不懷疑,在這所民中,他自信沒人能構成威脅。
但一個星期之後,結果卻讓林煙很失望——他的作文只得了個三等獎!也就是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