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李不棄一著急,說“萬萬不可”的時候聲音有些大。正走過來的趙禎便抬手止住了陳琳高喊“陛下駕到”的動作,站下後聽到李不棄說遼人是虛張聲勢才開口發問。
張用和和李不棄等人連忙向皇帝行禮,趙禎又問李不棄:“你怎麼斷定遼人在河北集結大軍是虛張聲勢?”
這倒是個難得的向皇帝展示能力的機會,而且李不棄記得從澶淵之盟到宋仁宗去世遼宋就沒有打過仗,於是他自信地清清嗓子說:“陛下,臣以為遼人是強盜,是豺狼。危險大過好處的事情他們是不會做的。
臣聽人說遼國內部分為許多部族,比較大的部族除了契丹,還有渤海、女真、阻卜等,遼皇率領大軍一年之內在國內不斷巡行就是為了震懾契丹之外的部族。這就像是唐之藩鎮,若是朝廷大軍能夠震懾藩鎮,則藩鎮就為皇帝所用;若朝廷大軍不足以震懾藩鎮,則藩鎮必然作亂。此事前唐殷鑑不遠。
遼國皇帝若是不想國內大亂,就不能讓自己掌握的軍隊受到大的損失。景德元年一戰已經讓遼人明白我大宋雖然攻取幽燕有困難,但是守住河北絕無問題,只要我大宋做好準備,遼國皇帝怎麼敢拿他的精銳白白損耗?
臣聽一個雲遊老人說,遼國每年都會殺死一些女真人以防女真人人數多起來作亂,又向阻卜征收大量牛羊。這是血海深仇。一旦遼國皇帝手中的精銳打沒了,女真、阻卜這些部族都會反過來殺契丹人。遼人不會不知道這一點。
而且夏賊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存在。夏賊也是強盜,因此小子猜想若是我大宋和遼國打起來,夏賊必然會進攻最容易進攻的一方,這樣對夏賊更省力一些,而我大宋在陝西已經深溝高壘了。小子都能想到,遼國那麼多人不會想不到,不提防夏賊才怪。
因此臣推測遼人在河北那邊集結大軍一個是見朝廷數敗於夏賊想稱稱我大宋的斤兩,另外一個就是想趁機訛詐些錢財而已。”
趙禎本來只是隨口一問,沒想到李不棄口若懸河說了這麼多,不禁對李不棄刮目相看,又問道:“那麼你說朝廷應該如何應對此事?”
李不棄說:“臣以為為免後患,必須對遼國示以強硬。”
趙禎問:“你說為免後患,不知是什麼後患?”
“此乃街上混混兒的慣技,只要一次敲詐得手,就知道那人是可以敲詐的,以後必然還會敲詐他去。”
“哦,這樣啊?”趙禎又問:“可是若對遼國強硬,反而引起大戰怎麼辦?”
李不棄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說“陛下請先聽臣說說狼是如何捕獵的。”
“哦?你說。”
“雲遊老人說北方胡虜雖然鄙陋但是卻非常好學。只是他們學得並非聖賢之言,而是從野獸身上學得生存的本事。因此要了解胡虜不可不知這一條。無論是契丹還是更早時候的突厥、匈奴都崇拜鷹和狼。鷹且不去說它,只說這狼是那裡常見的猛獸,又極聰明,胡人見得多了便常學習狼捕獵的方法。
狼的獵物中有馬和牛。這些大個頭的獵物雖然沒有猛獸那樣的爪牙但也不是毫無還手之力。經常有狼被牛羊的角抵死抵傷,被馬踢斷了肋骨或腿腳。狼只要受傷就難逃一死,因此狼在捕獵時從來不會一下子就撲上去,而是要先在獵物周圍檢視一段時間,看看獵物是不是強壯。如果獵物強壯有可能給狼造成傷害,狼就不會立刻捕殺這些獵物。但是如果覺察獵物老邁或者虛弱,它們就會毫不猶豫的撲上去把獵物咬死。”
包括趙禎在內的聽眾們都倒吸一口冷氣:“狼有這麼聰明?”
“是的。那邊的牧羊人可以看看羊群后面有沒有狼群跟隨就能知道自己的羊群有沒有生病。因為狼群會跟在羊群后邊嗅羊群的分辨就知道羊群裡有沒有病羊。若是有得病的羊,狼群就會一直跟隨,等著吃病羊。如果沒有得病的羊,狼群就會離開,卻不會進攻強壯的羊群。”
趙禎問:“若是沒有生病的獵物,狼群又很餓呢?”
“這時候狼群常常也不是直接撲殺會傷害它們的獵物,而是不斷在獵物周圍兜圈子,不斷恐嚇獵物,讓獵物惶惶不可終日,不得不不停地跑動。狼群就跟著獵物直到什麼時候獵物驚慌失措,筋疲力盡才會撲上去撕咬。這時候獵物已經沒有力氣給狼造成傷害了。”
張用和聽到這裡說:“官家,若李待詔說得不差,那麼遼人打仗的法子當真是和狼學的!”
趙禎忙問:“這是怎麼說?”
張用和說:“俺聽跟遼人交過手的老將說過,只要我大宋這邊列成堅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