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卻值得商榷。”
任布沒說話,示意他往下說,餘承旨說:“先帝下詔賊來則戰,賊去不追,這些年都是如此。可是官家剛剛說要天子守國門,這些武夫便追擊遼人到邊界上,想是看到天子有意兵事便起了倖進之心,好戰貪功。長此以往,只怕會為圖功勞故意挑起戰事。下官以為此風不可長,當嚴責之。副樞也當告誡官家引以為戒。”
任布有些為難了。從文官的角度來看自然是能引起戰爭的因素一點兒都不能有,但是任布是知道內情的,遼人就是虛張聲勢,而且皇帝說了雖然知道了遼人的底細但是決不允許攜帶,否則要是遼人假戲真做可沒處哭去。他是在邊鎮待過的,知道讓遼人窺探了虛實的嚴重後果。若是真的處罰了那個都監,以後遼人再來犯境都不敢迎戰,讓遼人在看破大宋的底細那他這個樞密副使少不得要吃掛落。
而且文書上說了,這個武都監只是追到邊界上,並沒說越界的事兒,因此嚴格來說並不算違規。因此任副樞只好採取拖延戰術:“只是大戰在即,隨意處罰有功之人容易動搖軍心。可再發公文詢問此次交戰有無越界。若是越界了自當定罪。”
另一個承旨卻說:“副樞,此事不可耽擱了。聽說那些勳貴子弟這些日子都在校場上走馬射箭,還說若遼人要戰,他們便都投軍請戰呢。只怕官家給他們裹挾了去。其用心險惡啊。”
李不棄給趙禎出的一條計策就是等遼國使臣提出無理要求時讓勳貴子弟上演一出請戰大戲,讓遼國使臣看看大宋根本不怕戰爭,滅了遼人氣焰。這個計策任布是知道的。至於近些日子勳貴子弟們突然熱衷於習武了,也許是為了把戲作得更真一點兒吧,畢竟誰也不敢說東京城裡就沒有遼人奸細。
但這事兒趙禎一概囑咐不許外傳,任布只好說:“此事有官家,有諸位相公們。你們就不要操這個心了。”
好說歹說讓兩位承旨退下,任布以為這事兒就這樣了,可其實兩位承旨心裡都不服氣。都知道任布就是個不管事的,連任布的兒子都說老頭子是個沒用的,兩人以為老頭子又縮頭了。可是對兩個期望出頭的年輕人來說,這個出名的機會決不能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