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呂夷簡說的是去長見識,但章得象和晏殊都明白是怎麼回事。
上次任福大軍被夏賊殲滅之後元昊便派使臣來請和——其實誰都清楚實際是逼大宋簽訂城下之盟——皇帝和大多數大臣那時還不甘心再向比遼國弱小得多的西夏支付歲幣,因此這事兒就拖下來了。幾個相公雖然都希望早些結束戰爭,但是當時大氣候如此,誰也不敢明確態度。
但是戰爭又打了一年多,不但國庫早就空了,被遼國敲詐一回,而且又是一場大敗,原先那些高調主戰的人被打斷了脊樑骨也慫了,現在的風向是都在高喊要求儘快與西夏停戰,與民休息呢。因此接受西夏的條件已經是人心所向,唯一的問題就是皇帝不願意背這個罵名。
如果是以往,幾個相公取得一致,御史言官們也因為接二連三的軍事失敗不敢隨便出聲,皇帝肯定會對相公們言聽計從的。但是這次皇帝卻堅持非要聽一聽李不棄的意見,這不由讓相公們擔心起來——誰知道這孩子會說什麼,萬一讓皇帝再改了主意可就麻煩了。因此呂夷簡叫大家來其實是要去看著皇帝和李不棄,萬一李不棄捅出什麼簍子來可以趕緊補救。
三人心意相通,二話不說就遞牌子請見。三位重臣一起覲見趙禎都不好不讓他們進來,於是李不棄剛向趙禎行了禮三位相公就進了崇政殿。
趙禎見三位相公都到了,話題再尷尬也要開始,於是他說:“李不棄,這次我大宋免於與遼國交兵還有你一份功勞。富彥國出使遼國後直誇你對遼國的分析確實切中要害。但當今我大宋的外患不但有遼國,還有西賊。你可知剛剛我大宋對夏賊又敗了一場,折損大軍近萬。”
趙禎臉紅了一下咳嗽了一聲繼續說:“自寶元二年以來我大宋對夏賊屢戰屢敗,而今國用不敷,遼人又虎視眈眈,相公們以為繼續伐夏難以為繼。朕不能決。不知你對此事怎麼看?”
李不棄早已胸有成竹,在幾雙眼睛的注視下躬身道:“此乃國家大事,臣官職卑微,並不瞭解具體情況,因此不敢亂說。”
呂夷簡他們則在心裡暗暗鬆了一口氣。但是趙禎卻很堅決地說:“你只管說,說錯了朕也恕你無罪。”
於是李不棄後面的話又讓三位相公的心提了起來。
“小子以為既然眼下事多掣肘,難竟伐夏之功,便與之議和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可以作為緩兵之計嘛。只要爭取時間做好準備將來再打回去就是了。
當年漢高祖挫於匈奴不得不採取和親政策,四代人勵精圖治而北逐匈奴;唐太宗是雄主,亦有渭水之盟,然後休養生息國力大盛乃滅突厥。這都是人所共知的故事。只是若陛下和相公們與夏賊停戰,一定要學漢家皇帝和唐太宗,時刻不要忘記勵精圖治終有一日掃滅夏賊才好。否則與夏賊停戰有百害而無一利。”
趙禎立刻問道:“為何不掃滅夏賊會百害而無一利呢?”
李不棄說:“夏賊本來是我大宋治下之臣民,而今卻割據我大宋土地,因此是賊。小子說得不錯吧?”
這是共識啊,不然怎麼東京城裡一提起元昊就稱夏賊呢。
看到趙禎和三位相公都點頭後李不棄才說:“若此賊不死,反而活得滋潤,那便給天下之人樹了一個壞的榜樣,只怕還有那不自量力的心懷叵測之人打起學夏賊的主意。小子在從陝西回東京的路上可是聽人說有那不法之人曾說‘要得官,殺人放火受招安。’元昊不殺,有這種心思的賊人只怕就更多了。”
趙禎聽了李不棄的話目光一下子變得凌厲起來,看向三位相公:“殺人放火受招安?可是確有此事?”
李不棄心裡為元昊默哀三分鐘。有了這句話相信趙禎不管現在是否會同意議和,他都會一直惦記著元昊的,一定會必除西夏而後快。
小時候看連環畫就知道狄青大概是北宋最後一個名將,結果還給文官們害死了。趙禎時刻不忘西夏的話應該以後會護著狄青吧?也許能讓狄青發揮更大的作用呢?
呂夷簡暗中跌腳啊。以呂夷簡對趙禎的瞭解,他知道李不棄這最後幾句話太有殺傷力了。趙家皇帝擔心什麼?最擔心的就是再出現一個黃袍加身推翻趙家的人,因此不但對武將嚴防死守,其實對文官也是小心提防的。可是現在李不棄告訴皇帝你不把元昊幹掉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學元昊割你的地盤兒,最後你的國家一樣完蛋,你說皇帝會是什麼樣的想法?再說什麼“荒僻之地,勞師遠征於國無益”就可笑了。在皇帝心裡那肯定是不滅元昊誓不罷休的節奏。
可是打仗需要充足的錢糧、需要強大的軍隊。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