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不棄算是摸準了趙禎的脈。這位皇帝從小就被一幫老儒們灌輸儒家經典,又一心想做個明君,所以極為顧惜名聲。他可以慫,因為慫可以用體恤百姓作遮羞布,但是讓人說對人不誠實,對兄弟沒義氣卻不可以。所以在看了李不棄的奏章後,第二天他就急火火地把李不棄加上宰執相公們都叫到了崇政殿。
皇帝讓太監讀了李不棄的奏摺,然後問:“諸卿,你們看是不是應該停了給西夏人的歲賜?”
文彥博立刻說:“陛下,臣以為不可。兩國之事,豈可以兄弟論的?大宋與遼國定盟時並未說明若是遼國與人發生戰爭,大宋需要如何。”
樞密使宋庠立刻說:“臣以為與人交當以誠信,兄弟之國與西夏交兵我大宋確實不能無視。然遼趁西夏大喪之時伐夏,不合人情。作為兄弟之國應該規勸遼國,而不是眼看著遼皇行此不義之事。更不應該此時斷了歲賜,好像大宋也要乘人之危一樣。”
高!實在是高!到底是讀書人,立刻就把皇帝忽悠的一臉失望的樣子。
龐籍也說:“臣以為宋樞密說得甚是。此前朝中便有人建議趁西夏大喪而興征伐事,陛下以有違人和不允,天下人皆贊陛下仁義。若是現在停了西夏的歲賜,豈不是出爾反爾?而且在遼告以伐夏之後停歲賜,更有趁人之危之嫌,豈不是與遼國一樣了?臣便是要停歲賜也不可在此時。”
李不棄瞥了龐籍一眼:我怎麼沒聽見誰在這事兒上誇皇帝的?
西夏一直是趙禎的心病,因此他看了李不棄的奏摺後立刻把宰執都叫來就是想趁熱打鐵把歲賜停掉。但是這趁人之危的大帽子一扣下去,趙禎就不敢堅持原來的想法了,立刻把眼睛看向李不棄。
李不棄立刻上前說:“臣以為,是否乘喪征伐是大宋自己的事情。但是既然遼國派人來告知伐夏的事情了,而宋遼又是兄弟之國,若是置之不理一樣有損大宋聲名。國家間雖然不可以兄弟論,但是無奈名分在那裡啊!大宋資助遼國的敵人就是背盟,是對遼國背後捅刀子,這事說起來也不比乘人之危好聽吧?”
龐籍立刻反駁道:“此乃招禍之舉。前次遼國伐夏,大敗而回。若是此次仍是如此,夏人必然銜怨入寇,到時刀兵又起,徒耗錢糧,如之奈何?”
李不棄呵呵一笑:“龐樞密只知西夏會銜怨入寇,不知有沒有想過若是遼國入侵該怎麼辦?”
這下君臣幾個都瞪了眼:“遼國入侵?可有跡象?”
李不棄說:“遼國是否入侵,就看遼國能否從西夏榨出油水來。最近臣聽說遼國也開始造烈酒了,而且造烈酒用的糧食比我大宋造酒精用的糧食都多。自去年來又徵發了很多人去砍樹和運輸大木,透過沿邊榷場賣給我大宋,種糧放牧的人就少了。遼國本來產糧就少,消耗多了,出產卻少了,肯定要鬧饑荒。去年遼國也雨水偏多,收成減少,今年又調集大軍出征。按照臣的推算,今年遼國會發生饑荒。若是遼人在西夏撈不到足夠的好處,遼人就過不下去,最簡單的法子就是南下搶劫了,此時再授遼人以口實,臣估計今年秋冬,最遲明天春,遼國就會再次集大軍於境上。”
“嘶!”皇帝和宰執們都倒吸一口冷氣。
文彥博說:“這都是你的估量,未必就能成真。”
李不棄說:“下官認為此事十有八九。因為包提舉在河北發現大量糧食走私,竟有官府將救災糧賣與糧商走私到遼國。臣也派人查訪此事,發覺往遼國走私的糧食逐年增加,尤其是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以來增長的尤其快速。”
包拯在河北監督救災可是著實掀出來幾個大案子。河北那麼多饑民嗷嗷待哺,竟然還有官員勾結糧商盜賣救災糧。這事兒被包拯此時查出來,影響太壞,朝野震動,皇帝自然是知道的,但是卻不知道這些糧食大部分流往遼國。
趙禎忙說:“包卿已經查辦了貪墨之徒,難道還不能阻止糧食走私到遼國去?”
李不棄說:“包提舉查出來的只是官員盜賣糧食,卻不涉及民間走私。其實透過民間走私外流的糧食更多。若是把河北和河東路外流的糧食全堵住,河北救災一半的糧食大概就有了。”
趙禎不由怒了:“怪不得年年糧食吃緊,原來竟有這麼多流到遼國去了。看來設立警察司很有必要。不棄,此事你要嚴查。朕不能眼看著米糧外流,朕的子民卻被餓死。”
李不棄連忙答應下來。文彥博等人卻不由暗自搖頭:你都說遼國要鬧災荒了,若是再卡住走私糧食,那麼不是逼著遼國來搶嗎?
可是誰也不敢說放任糧食走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