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華的仁義。但是現在咱們說得是人家把咱們的好心當成了軟弱的表現,這事兒怎麼辦?人家可是以己度人,只怕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解釋明白的。現在的問題是遼國上下都以為大宋闇弱,手綰兵權者都希望試探一下大宋的虛實。可以說遼國上下都是這個心思,就算遼皇不想打,只怕也由不得遼皇啊。何況,遼國明年的春荒小不了,遼人得想辦法度過饑荒,南下搶劫可是最簡單的法子。”
皇帝問龐籍:“樞密院的細作知不知道遼人是什麼情形?”
龐籍不敢隱瞞,只得說:“細作確曾探知近來遼國小民也風傳我大宋軟弱,軍不堪戰,還聽說有人鼓動遼人南下打草谷。”
遼國的這些謠傳都是不戒放出去的,在遼國已經傳瘋了,樞密院的細作聽不到才怪。
李不棄問:“樞密,自秋以來,是不是已經發生了數十次遼人打草谷的事件了?”
龐籍說:“是。只是都是十幾人,幾十人,未見百人以上者。”
李不棄卻一笑:“斥候豈用百人以上?這是遼人在試探河北防備是否嚴密呢。據我所知,遼人基本上都是來去自如吧?河北邊軍能攔截者不足三分之一,斬獲幾乎沒有。遼人就是狼,越是覺得你弱就越會撲上來撕咬。所以我預料,這次想憑言辭打消遼皇南犯的想法是不可行的。”
龐籍說:“李軍監說得有些道理。在派人說服遼皇之時,還應該調動大軍加強河北防守。”
李不棄說:“大軍移防耗費錢糧巨大。若是隔幾年就來一次,大宋家底再厚實也撐不住啊。”
皇帝問:“那你可有好法子?”
李不棄說:“河北自澶淵之盟後和平了四十餘年,為什麼?就是因為當年先帝堅決抗戰,讓遼國透過慘痛的經歷明白啃不動大宋的硬骨頭,所以徹底絕了南下的念頭。臣以為既然此次遼國又動了南犯的心思,那我們就不得不打。只有讓遼人再次明白大宋還是那個他們啃不動的大宋,遼人才會罷休。不然過一兩年遼人就想再試探一下,邊境上就再無寧日了。”
話音還沒落地,龐籍和文彥博就異口同聲說:“危言聳聽。這不過是你的猜測罷了。”
李不棄毫不退讓地說:“這確實是猜測。但是我敢保證八九不離十。若是相公和樞密不信,是因為你們不瞭解遼人罷了。”
下面就是虛的對虛的了,誰也沒法說服誰。皇帝這邊看看,那邊看看很是為難。他是害怕打仗的,可李不棄那就是預言帝一樣的存在啊,他又害怕萬一又讓李不棄說中了怎麼辦。幸好,宰執和樞密院眾人意見還是一致的,都主張穩重為上,一方面加強河北防務,一方面又不能刺激遼人。這樣的安排皇帝還可以接受,也就點頭認可。
李不棄知道有些事兒必須眼看著爛掉才能動手收拾的道理,他也不著急。而且這次御前奏對他也不是沒有收穫。奏對時有一大堆人在場呢,隻言片語流出去絕不會讓人懷疑,將來肯定有百姓齊罵文彥博和龐籍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