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藏訛龐退兵之後,李不棄帶領部隊第二就繼續向綏德出發。
趙盛認為這是最正確的選擇。因為宋軍騎兵不佔優,無法和西夏人對等打運動戰,宋軍最大的優勢是火藥武器,要逼西夏人往炮口上撞,就只能攻其必救。綏德,就是沒藏訛龐必救的地方。
嵬名山後來,沒藏訛龐沒有想到宋軍在發覺西夏軍隊兵力佔優的情況下還繼續殺奔綏德。但是宋軍殺向綏德無疑是對訛龐最有利的了,因為宋軍離開懷寧寨就無法得到懷寧寨和綏平寨兩萬戰力的加強,最多隻有三萬多人,西夏的兵力優勢更加明顯。在得知宋軍繼續沿淮寧河向綏德殺來後,訛龐決定在綏德南面開闊地迎戰宋軍,以儘量發揮騎兵馳突和兵力數量優勢。
三月二十七早上,兩軍都以預期遭遇戰的態勢在綏德以南,一塊陝北難得的平地上相遇了。
地形開闊,李不棄指揮所有宋軍以團為單位分成四個大方陣,以劉舜卿的步兵旅加強一部分弓弩手配屬所有火炮向西夏軍陣發起進攻。
步兵旅以三個方陣簇擁火炮向著西夏步兵叢集緩緩推進,在到達55公厘火炮有效射程後,便停止前進,有條不紊地將火炮放列,然後向西夏人轟擊。12門55公厘火炮和3門75公厘火炮集火射擊威勢驚人,立刻就在西夏步兵中造成了恐慌和混亂。
訛龐見戰鬥又一次成隸方面屠殺,只得派出西夏最精銳的強弩兵向前推進,試圖壓制宋軍火炮。大隊的西夏弩手冒著密集的炮彈向前推進企圖到有效射程向宋軍發弩。西夏的強弩兵一直是由皇帝直接控制的精銳部隊,但是西夏的強弩因為製造工藝比起大宋來還是差了些,射程比宋軍神臂弓要近而且缺乏曲射技術,在進入射程前就遭到宋軍強弩的射擊,傷亡了不少。但是精銳部隊就是精銳部隊,雖然遭受很大的傷亡但在激烈的戰鼓聲中還是堅持前進,與宋軍對射起來,看似打成了平手。
訛龐見突出的宋軍被弩手吸引住了並且為了減少傷亡又分散成數個方陣,立即下令步兵從正面進攻,騎兵兩翼衝擊,潑喜軍支援,準備先吃掉這部分脫離大隊的宋軍。
隨著號角吹響,大隊的西夏騎兵烏雲一樣卷向劉舜卿的兩翼。劉舜卿立刻指揮部隊組成幾個空心方陣準備迎擊敵人騎兵。李不棄也命令大陣前移,縮短與劉舜卿旅的距離。
萬餘騎兵的衝擊讓大地都不住顫動起來,衝在最前方的是西夏最精銳的鐵鷂子騎兵。這鐵鷂子一共不到萬人,都是西夏勳貴子弟組成勇悍自不必。在戰時人馬皆披重甲,就是神臂弓也未必能奈何得了,而且衝鋒時人馬連在一起,衝擊敵陣時人雖死而不落馬,連人帶馬衝入敵陣,這衝擊力都極為可怖。
如果是以前,鐵鷂子幾乎就是無敵的存在,但是現在再強大的鎧甲在口徑2公厘,槍管13公尺的火繩槍面前也是白給。當然火繩槍也有很大的問題,射程近,再裝填緩慢,面對騎兵開火的機會幾乎只有一次,因此鐵鷂子和火繩槍的對決其實是勇氣的對決。
正是看到問題的實質,李不棄訓練火槍手的時候採用了嚴格的淘汰制,只有膽大堅韌之輩才能入選,而且他還專門讓騎兵與火槍手合練,讓火槍手習慣忍受騎兵衝到跟前再開槍的壓力,現在看來他的努力得到了回報。當鐵鷂子們衝到距離宋軍方陣只有不到五十米時,第一排火繩槍才和盞口銃一起打響。這麼近的距離,火繩槍的命中率急劇提升,登時宋軍陣前一片戰馬嘶鳴,人仰馬翻。
重甲騎兵的缺點就是戰馬不可能全速奔跑,宋軍還有機會讓第二排火槍手進行自由射擊,又打倒一批騎兵,然後長矛手就大聲嚎叫著衝到火槍手前面,立刻就有人被衝過三角釘地帶的鐵鷂子的戰馬撞得倒飛起來,或者被翻滾的馬匹砸在地上。
他們用生命換來的這一剎那,讓火銃手們有了瞄準的時間。火銃手大多數嚴格遵守了操典規定——射馬不射人——在嘭嘭的火銃發射聲中,鐵鷂子馬頭和馬脖子上的馬甲被輕易洞穿,狂奔的去勢戛然而止,被打碎骨頭的馬匹連著他的主人翻滾在黃土地上。然後這些火銃手把火銃往腰間一插,拔出身後的長柄斧就衝到長矛手身後對著撞過來的鐵鷂子砍過去。
也有些鐵鷂子發射了他們的手銃,但是因為稀稀拉拉,有些人在顛簸的馬上一手持銃一手操持火繩手忙腳亂把鐵子不知道打到哪裡去了。
地面上盡是死馬,鐵鷂子也只得把速度降下來,以免被屍體絆倒。當高大的目標在火槍手面前失去速度之後,就是最好的靶子。火槍手們和火銃手們在長矛手和大斧手身後尋找各自的目標,對著長矛手和大斧手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