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把包拯免去轉運使的職務從河北調回來了,卻沒有明確包拯下一步的職務。而且皇帝還數次把包拯叫到大內,並且賜筆札,讓包拯讓他寫出對設立警察司的設想。
皇帝在支援范仲淹開始慶曆改革前就是把范仲淹叫到天章閣賜筆札問計的。這個訊號已經很明顯,頭腦靈光的人都不再糾纏警察司的事情,雖然不會表示贊成也不再表示反對,但是同時對與三皇子的事又掀起了再一次輿論狂潮。四月初七,還出現了三十多個官員在宣德門外跪諫,請皇帝以國家為重,讓三皇子出宮的事。這幫人為了榮華富貴也是拼了。
皇帝的壓力很大,明知道這裡面有鬼,但是明確支援三皇子的人太少,他也沒有魄力幹掉滿朝的文官。而且李不棄認為皇帝未嘗沒有偏向四皇子的心思,只是他現在只有兩個兒子,他可不敢放棄一個皇儲的備份,要讓他把三兒子送去當和尚他是絕對不敢的。
跪諫的那三十多個官員完全算是妖言惑眾,卻根本沒有受到處置。皇帝的這種猶豫的心態根本就瞞不住人,有人就對準了皇帝這種猶豫下藥了。於是四月十三下午,李不棄正在軍器監的時候皇帝沒頭沒腦地給李不棄賜實時李不棄就覺得肯定有事。在謝完皇帝的賞賜之後,小太監們去把賞賜的食物放到屋裡,來傳旨的太監王中正就對李不棄躬身說:“恭喜李軍監了。”
李不棄便問:“不知閣長恭喜我什麼?”
王中正小聲說:“今日早上,文參政向官家建言,李軍監允文允武,天文地理無所不知,所以文參政推薦官家讓三皇子拜李軍監為師呢。”
官場中人話不用說得太明白。王中正特意點出這事兒來就已經說明了問題,只說需要說一句,李不棄心裡就有數了。
這特麼哪是什麼好事兒啊,是想一箭雙鵰同時作掉三皇子和李不棄。
李不棄看趙禎就是個軟骨頭,而且現在心眼兒偏向小兒子,所以底線很低,就是不讓自己背個“不慈”的罵名而已。現在文彥博這就是給了趙禎一個臺階,把三皇子以“拜師學本事”的名義弄出宮。
誰都明白,大宋的未成年皇子只要出了宮也就和皇位沒什麼關係了。具體到剩兒,只要他弟弟不是死掉且無後,就再也沒有繼承皇位的可能。而把李不棄和一個不可能繼承皇位的皇子捆綁在一起,那麼李不棄就算是給打入另類了,不說下一任趙官家,就算是現任趙官家都要提防李不棄利用手裡的皇子作出什麼事情來。所以以後李不棄就不可能再有什麼實權了。
這小算盤打得真精道啊。不過李不棄只是微微冷笑:“文參政倒是想得周到,只是往往天難遂人願啊。”
王中正以為李不棄對事情嚴重性估計不足,臉色有點兒發急:“官人不可與別人說。小的揣摩著官家也有此意呢。”
王中正還是年輕,性子比較直,這樣的人還是值得交往的。李不棄於是笑道:“我卻不是說得官家。從我本心來說,若是能為大宋教匯出一位文武全才的皇子來也是我李不棄的榮耀。只是世事無常啊。”
王中正眨巴眨巴眼,沒有弄明白李不棄話中的機鋒,但也不好再問,值得拱拱手回去覆命了。
晚上回到家,李不棄對跟到書房的張英娘說:“估計過幾天趙官家要讓他兒子到咱們家來。”
“什麼?”張英娘一下子攥緊了拳頭:“要來幹什麼?”
李不棄說:“明面上是讓他兒子跟我學本事,其實呢,是害怕他兒子把他剋死,而且他想讓另一個兒子當皇帝,把這個兒子趕出來,免得有人說閒話。所以呢,你把這孩子宰了,趙官家也不會怎麼心疼,還給你家官人弄個罪名。有很多人樂得看你家官人倒黴呢。”
張英娘儘量平復自己的心情後問:“官人是不是有什麼想法?”
李不棄在張英娘臉上捏了一把:“知我者,英娘也。那孩子我看了,底子不錯,我就給他們培養出個怪胎來,時機一到,就拿韓琦他們祭天!”
張英娘看著李不棄一臉的殺氣的樣子,鄭重地點點頭:“奴家就知道官人定然不是甘心受人擺佈的。奴家定然幫著官人把此事辦成。”
果然過了三天,趙禎召李不棄去崇政殿。一開始趙禎屏退左右,沒話找話先問了一番警察司如何運作之類的話,然後話鋒一轉:“不棄啊,你這些奇思妙想實在是前無古人啊。若是朕能學得幾分,想來大宋的國是不至於如此艱難。”
李不棄忙說:“陛下是天子,自有天命,不可妄自菲薄。”
趙禎說:“朕是不可能隨你學習了,不如便讓剩兒拜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