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給他在皇帝心中,在士林贏得巨大的加分,將來他無論做什麼,人們至少無法指責他的出發點是升官發財,這就叫“養望”。
王安石為什麼能在千夫所指之下把改革還堅持了那麼長時間?有很大的原因就是王安石在為官初期數次辭去對自己提拔的任命,因此後來誰也不敢質疑他本身的道德。這就是“人望”的巨大作用。
既然要表現得甘於淡泊,就要演得像一些。如果整天在家裡無所事事,就顯得矯情了,難免讓人懷疑李不棄的辭官是否是一場表演,就像歷史上那些大奸臣一樣以退為進。幸好李不棄肚子裡有貨啊,每天除了親自到武備學堂講課和指導操練外,剩餘的時間也可以冒充哲學家。哲學家就算是呆坐著那也可以說是在進行復雜的邏輯推演,誰能知道李不棄到底在想什麼?
於是人們經常可以看到李不棄在清源書院與人討論“人是否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理性與經驗哪個更重要”“破窗理論”這樣的話題,還和毛知春再次合著了一本《續錢論》,一副大學者的樣子。
當然有時候,人們也可以看到李不棄在書院、淳澤監或者軍器監的試驗場幫助改進水力機械和火藥武器,他還又在城內買了一塊地籌建一個博物館,用來陳列各種礦石和植物標本。
有這些事作,李不棄在別人眼中完全就是一個興趣完全放在哲學和博物學上的學者,完全無意於仕途,人畜無害。
就在李不棄蟄伏之時卻發生了很多事情。首先是皇帝在遼國罷兵之後就下旨讓大臣議論改官制,又在當年第二年春開始實施官制改革。
當官制改革完成之後,皇帝突然下令由河北轉運使司、御史臺和警察司組成聯合檢查組,檢點京東西路各州縣倉儲錢糧。結果三四天時間,京東西路十幾個州縣的衙門、倉庫失火燒成白地。皇帝就是再傻也能明白其中的貓膩啊,嚴令追查失火的州縣官員。因為這事兒,皇帝還有了名正言順的理由把已經作了好幾年宰相的文彥博罷相,扔到地方上任職。
這下天下地方官員卻盡皆震恐,都擔心皇帝哪天抽風也查自己這邊,行事便小心了許多。不過皇帝沒有擴大事態,在清查了京東西路,發配了一幫官員之後,皇帝以京東西路為例,下旨朝臣議論如何避免再出現京東西路的亂象,而且指明要具體措施。
別人不覺得什麼,但是文彥博、龐籍這些人卻能覺察皇帝清查京東西路的這件事不簡單。京東西路就在河北路邊上,這麼一查,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尤其是河北的地方官是絕不敢再明目張膽虧空錢糧的。而且這件事好像是個引子,順理成章地引出皇帝下面的動作。
除了宮鬥和擺弄官員玩兒平衡之外,皇帝什麼時候有這樣的心機了?這不科學啊!
他們卻不知道,這都是李不棄當初在天章閣給趙禎定下的計策。也因此,李不棄雖然辭官,但是卻時常被趙禎叫到宮裡諮詢,雖然沒有官位,卻一刻也沒有離開過權利中心。
皇帝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