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根本不知海上之事,甚至因為暈船出不得海,又不能給登州巡檢增加海船和兵力監督海盜,只能放任海商、海盜各行其是。根據警察司的情報,在議和之後,朝廷勒停海盜之事,然有沿海豪強私自去遼國劫掠的,此二人亦不能制,如此才釀成今日之禍。”
他轉向趙禎:“因此,臣以為該為此事負責的恰恰是樞密院。”
連廣智倒打一耙,高若訥還真沒有辦法。說實話,他任樞密使後完全沒有在意京東路海盜的事情,因為那邊奏報也不多,他實在不知內情。而連廣智敢在皇帝面前口口聲聲說樞密院任命的倆人連船都上不了,那就肯定是真的,這麼容易查實的事情誰也不敢胡說。因此,高若訥又一次給噎得沒有話說。
這下讓趙禎對樞密院失望到了極點,現在他的心裡已經開始盤算是不是真的應該換個懂實物的人來作這樞密使,否則就讓這麼一幫廢物掌管軍隊,雖然造不了反,可他一樣睡不著覺啊。
不過他知道現在不是糾纏這個問題的時候,他立刻岔開話題:“不棄,你說該如何作?”
李不棄說:“臣以為可以給一個水師番號,派一能員招安海盜、招募漁民和水手組成一支艦隊。入則為軍訓練,出則為海盜劫掠遼國。其中,不斷劫掠遼國非常重要。因為只有不斷出沒遼國海岸,才能時刻掌握遼人動向。這樣只要保持一支規模較小的水師,找準時機與遼人決戰即可。否則,不知遼人何時出海,不知遼人往哪裡去,只得處處設防,河北和京東路要部署至少兩支水軍,這所需的錢糧就要多花一倍。其次,劫掠或貿易所得,略可補充朝廷給水師的錢糧不足。不過……”
李不棄說到這裡遲疑了一下,皇帝問:“不過什麼?”
李不棄說:“不過如此一來,這水師的首領的本事需要很強才行,而且可能很長一段時間都不能出現在朝廷的名冊上,希圖升官發財的人萬萬不行,因此讓誰來操作此事是成敗的關鍵。”
趙禎習慣性地問龐籍等人:“你們看誰可當此重任?”
安靜,沒人回答。有了前車之鑑,誰也不敢隨意舉薦人了,因為誰的夾袋裡也沒有對海上的事很精通的人。
趙禎見都不說話,忽然想起剛才說的陶林來,就說:“不如就讓那個陶林暫時提舉此事如何?”
梁適問李不棄:“聽說這陶林原本是運使身邊的護衛,運使以為此人如何?”
他這是藉機提醒趙禎陶林和李不棄的關係呢。可是他不知道皇帝其實沒有把這支水師看得太重,因為按照過去李不棄等人給他科普的知識,水師再厲害,那也上不了岸不是?
李不棄卻回答道:“陶林數年前便往京東路主持海上貿易之事,對海上之事甚是諳熟,臣以為陶林才堪此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