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家軍,乃是我大明之福!”
“殿下,末將訓練的不是戚家軍,而是太子軍!”戚鎮很清楚,這位太子爺對軍隊抓得有多牢固。多年的闖蕩,已經磨去了他的邊角,讓他變得圓滑了起來“我戚鎮不求重建戚家軍,但求能一展胸中所學,替我們戚家為大明貢獻一份力量!”
“好,戚將軍不愧是戚家傳人,果然是忠良之後。既然如此,那從此以後,戚將軍所領之軍,正式更名為戚家營!”
“謝殿下,末將願為大明,為殿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一瞬間,戚鎮的好感度就從八十多點,猛的往上遞增,直接到達了九十點才堪堪停住。在趙乾認識的人之中,也只有張仁有這樣的忠誠度,就連旁邊的閻應元,任憑趙乾高官厚祿的招待著,也不過是八十九點而已,還沒過線。
連趙乾也不清楚,自己一句話,竟然有這樣的威力。果然,人還是應該順著來的。
在軍營之中轉了一大圈,趙乾還是頗為滿意的。大軍已經初具規模,四個月玩命的訓練,也不是一點效果也沒有的。
雖然在趙乾面前謙虛,但其實閻應元他自信。他親手訓練出的這一支軍隊,它比任何人都要清楚的很,絕對比任何軍隊都要強悍。當然,傳說之中的關寧鐵騎和滿清騎兵他沒見過,也不好比較。
但大明精銳的那些軍隊,也不過是三日一練,他們可是日日操練。不對,是沒日沒夜的操練。真不知道太子殿下是從哪裡學的損招,何止是損吶,那是真損吶。
再加上,趙乾從後世帶來的那點小竅門。怎麼說,趙乾也曾經當過兵。別的不說,佇列軍紀之類的,他可是相當的在行。而且兩年的軍人生涯下來,趙乾別的沒學來,那些損招可是學了不少。再加上平日裡看影視劇之類的借鑑一番,一些損招那是要多損有多損。
別的不說,就說這每月的大比,輸了的不僅要洗襪子,洗茅廁,還要給南京城的窮苦百姓挑水乾活。而且待遇上,也要差上一些。所以大軍之內,人人爭先,輸人不輸陣吶。
雖然大軍訓練的很苦很累,但是所有人都在咬牙撐著,閻應元想象之中的兵變並沒有發生。一方面是因為這些人都是從災民之中選出來的,那個個都對趙乾感恩戴德,拼死效命。
另一方面,這裡飯管夠,而且日日能見葷腥。這年頭,能吃上飯就不錯了,吃飽就別奢望了。至於葷腥,那也只能在夢裡想象。軍中雖苦雖累,但這些卻都能得到滿足。每個月還有一兩銀子,從來沒短缺過。這樣的好事,就算累死在這,用他們也不走。
除了大軍操練之外,趙乾還組建了講武堂,召集天下有識之士加入其中。有趙乾這兩雙鈦合金眼,好感度一看,是不是奸細更是一看就明白。前面的戚鎮,就是這樣來的。
因為這件事情,還受到崇禎皇帝的訓斥,認為他不務正業。這一頓罵呀,差點讓他狗血淋頭。無奈之下,之後趙乾就只能偷偷來,不讓擺明面上,暗地裡總沒事吧。
講武堂之中,除了軍中的中下級軍官之外,還有各地是在活不下去的讀書人慕名而來的。雖然當兵不是什麼好去處,但天下的窮苦書生實在是多了。
如今兵荒馬亂,災害頻發。只要你沒又考上舉人,一般出身貧寒的讀書人,那生活很難如意。即便考上了秀才,就靠朝廷給的那點,還不夠自己吃的呢。
窮苦人家的讀書人,在還小的時候的時候,父母為了然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咬咬牙,也就一直供養著他們讀書。等他們長大了,父母老了,要是沒考上舉人,那就只能自己養活自己了,總不能還指望著父母吧。
當然了,也不是沒有讀書讀傻了的,一門心思的考取功名。這些人,就不要指望他們放下身段,來參加趙乾這個不怎麼靠譜的講武堂了。
在趙乾眼裡,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些窮苦書生,在長大之後無望仕途,就得養家餬口。運氣好點的,有些能力的就被官員們拉走當師爺,有的就給人當賬房,在私塾裡當老師,再不濟也能擺個攤子,給人寫寫書信,寫寫對聯,勉強餬口。
總之都會有一技之長,最重要的是這些人都很務實,而且有經驗,有能力。不像那些只會吟詩作對計程車子,除了八股文章附會風雅外,什麼都不會。
而且更重要的是,這些人出身貧寒,相對來說,更懂得珍惜機會。這年頭,士為知己者死,趙乾要是給了他們機會,再加上太子的身份,這些人還不忠心耿耿的掏心窩子。
講武堂之中,講授兵法策略。其實只要是參加講武堂的讀書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