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李淵登基後,許紹立刻向李淵表示效忠,使夷陵郡成為唐朝在荊州的第一個郡。
早在去年冬天,許紹便接到了長安密令,開春後唐軍將大舉進攻荊州,令他及早進行戰備。
這一個冬天許紹格外忙碌,他一連做了幾件大事,重新修葺幾處重要的關隘,修建碼頭,派人去荊州秘密買船,以招募郡兵的名義秘密接納兩千唐軍入境,這天下午,許紹終於得到了五萬唐軍進入巴東郡的訊息,令他長長鬆了口氣。
不過另一件事他卻不敢放鬆,李世民在一個月前給他送來一封信,要他千萬要當心一支隋軍精銳騎兵,尤其是要保護糧倉、船隻和各種物資的安全,李世民在信中指出,這支騎兵的主要意圖便是要延緩唐軍東征進度,為江南的張鉉贏得時間。
許紹確實很擔心,一是長江內的數百艘貨船安全,唐軍是從陸路抵達夷陵,各種糧食物資卻是走水運送來,就在今天上午,一支從巴東過來的運輸船隊抵達了夷陵縣,這就叫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船隊送來的八萬石糧食,許紹很擔心,他的兩千士兵能否抵擋住隋軍騎兵的衝擊。
但擔心歸擔心,許紹立刻組織數千民夫將糧食運送回城,只要糧食進了城,危險也就減弱了很多。
碼頭上格外熱鬧,八萬石糧食已經卸下了一半,便形成三座小山般的糧堆,四周到處是運送糧食的碼頭挑夫,數千人或挑著糧食,或推著獨輪鹿車,形成了兩條長長的隊伍,方向各不相同,而兩千士兵分為十隊,在碼頭和縣城中巡邏,注視著四周的一舉一動。
許紹和中郎將馮泰站在城樓上望著遠處的碼頭,許紹很擔心,他感覺這幾天隋軍騎兵就要殺到,而夷陵兵力太少,只有兩千人,一旦隋軍殺到,他們能否抵得住?
馮泰看出了許紹眼中的擔憂,便笑著勸他道:“太守不用太擔心了,夷陵的道路不好,騎兵從東面殺來只能走官道,我在十里外的官道上已經安排的探子,一旦騎兵出現就會立刻放煙,我們及時撤回城就沒事了,騎兵是攻不了城的,我估計最多三天,我們大軍就會殺到了。”
馮泰的安慰讓許紹稍稍心安,他看了看天色,已經黃昏了,便道:“估計天黑之前是搬運不完了,我打算夜晚也不休息,一口氣將它搬完,將軍覺得是否可行?”
馮泰想了想道:“其實白天運和晚上運都是一回事,既然太守擔心,那就連夜搬運吧!”
說到這,馮泰又一指城下的民夫,“這些民夫的來歷太守核查過了嗎?”
許紹心中暗罵一聲,幾千人在幹活,又不是幾個人,讓自己怎麼查,他有些不高興問道:“馮將軍問這個做什麼?”
“我覺得他們太多太雜,裡面很可能混有隋朝探子,我有點不放心,我想逐一排查一遍。”
許紹心中更加不滿,這些民夫和挑夫又不是奴隸,是看在錢的份上才來幹活,惹惱這些人,大家撂了擔子,誰來搬運糧食?還逐一排查,黃口白牙一張,說得就那麼容易,人家憑什麼給你查,簡直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許紹不以為然地撇了撇嘴,“那又能怎麼辦?裡面有六七千人,從裡面找一兩個探子無異於大海撈針,再說就算有,他們又會站在那裡等死嗎?一查肯定就溜走,查到最後一無所獲,還耽誤了運糧。”
許紹又加重了語氣,“馮將軍,幾個探子不重要,一千騎兵才是我們的威脅,我們必須在天亮前將糧食運進城,把船隊打發走,這才是急迫之事,孰輕孰重,請馮將軍好好考慮一下。”
馮泰雖然是軍職,和文官不是一個體系,不過他的地位還是遠遠不能和太守相比,太守可以直接向天子彈劾自己,而李孝恭也只是他上級的上級,更不要說高高在上的皇帝了。
馮泰心裡明白,許紹只是有求於自己,所以才對自己這樣客氣,這個太守還真不是自己惹得起之人。
馮泰立刻打個哈哈笑:“說得也是,搬運糧食要緊,等搬完糧食我們再查也來得及。”
許紹點了點頭,“這個方案我同意!”
碼頭上的搬運民夫約有六千餘人,其中一半從城中招募來的民夫,而另一半則是碼頭上挑夫,他們大多來自荊州各地,來夷陵縣賣苦力掙錢,這時,一隊百餘人挑夫從城裡出來,每個人肩頭扛著一根五尺長的竹筒,這時是他們吃飯的傢伙,被手掌磨得十分油亮,每個人肩頭還搭著一副坎肩,防止竹筒壓著骨頭疼痛,他們個個穿著灰布短衣,看起來就和平常的挑夫沒有任何區別。
但為首挑夫身材高大健壯,年紀不過二十餘歲,看起來和藹可親,